在内卷这个词发明之前,我已经当了很多年的卷王了。小学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我会写超一页纸以获得五颗星。我从那时就感受到了卷的快乐,那是比吃辣条和跳皮筋更高级的、满足尊严的高级快乐。初中提前发下来的学案,我提前一周就会预习好,初二开始稳坐班级第一名。高中更是“卷中卷”,每天上学坐的公交车是我隐秘的头脑风暴场域,MP3里连歌曲都是英语听力级别的。那时候天真地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躺平。
后来才知道,我是进入了一个更加疯狂的卷王派对。每天七点去图书馆,除了《老友记》之类的磨耳朵美剧,伴随我的还有两个声音:早上是2700元的破旧电脑开启时风箱的呼呼声,晚上是图书馆的闭馆铃声。我在五一小长假期间空无一人的草坪上练过英语口语,遇到过两个和我搭讪的男孩子。跟好朋友一起熬夜,凌晨三点的校内小茶厅有昂贵的咖啡,还有五个熬了三年也没拿上创业奖的女孩子。交不出完美作业但是想要高分的编程课,我交了两份大作业。在台湾,我装满保研的心事在下雨的台北哭,在绿意盎然的小院里不关心任何一片树叶。
卷的结果有很多,其他按下不提,先说我终于达成了保研的目标。疲软,就从那一刻开始了。研究生阶段我觉得自己是躺得很平的。发不出文章,不发。拿不到国奖,不拿。遇到让我难受的实习,辞职,再见。但是我也并不快乐:一是没有成长与收获的空虚感,连辛苦的故事都没有了;二是同伴压力依然存在,我是一个用余光看着别人跑步的步行者,心里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平静;第三点也是一直把我拉扯到抑郁状态的,就是我在“我原本也可以”“以后会后悔吧”的自我诘问中内耗。像是在躺平和内卷之间不断闪躲,最终成为了最累的一批人,我称之为仰卧起坐者。我就是在这种高强度的调换中度过了研究生三年。
其实回想起来,内卷和躺平的优缺点都是一目了然的。内卷可能耗费了更多精力和体力,但是终究是一种锻炼,被动或意外磨练了很多技能。在这场狂潮中,哪怕你不能成为卷王,也总能收获一点什么,不至于太落伍。躺平表面上好像很轻松,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虚无。而在这两者之中疯狂切换,其实才是最累的。
所以,不要做一个仰卧起坐的人,做一个跑起来像风、躺下去像雪一样的人吧。很多年以前,有个人和我说,人生是很宽广的。我觉得他好深邃,好懂人生。今天,我要提出一个比他更普适的观点。人生宽广或是狭隘,全由我来决定。我接受把它走狭隘的自己,也欢迎把它越走越宽的自己。不是因为我爱人生,是因为我更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