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天听了一位癌症患者讲述她如何战胜病魔从人生低谷,重拾信心回归到正规生活的一个感人的经历一个讲述:
她在做保险之前,是一个全职妈妈,并在全职的那六年里面举办了300多场读书会,育儿育己,一直保持着自我成长。后来进入了保险行业,然后又在去年呢,她有幸认识了齐老师,然后一直跟着学习。
她是去年一月份认识的齐老师并报了她的课程,后来就掉队了,因为就在当年的五月份确诊为乳癌中期有转移。也就在路50岁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对她来说是人生第一次走到低谷。
她从去年的五月确诊到今年的一月份,这九个月走过来的,相当的不容易,可以说是痛苦与煎熬,期间经历了八次化疗,25次放疗,是在去年的12月底结束放疗的,今年一月份开始进入口服化疗药的一个治疗,现已经进入第二个疗程。
她是因为收到齐老师的一个邀请,因为齐老师说人这一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黑暗的时间。或者是走入某一个低谷,需要他人的力量助力走出来,或者是说是书籍等等,就总有一种走出低谷的办法。更多的是借助她的故事,能够对未来的人生如果遇到了黑暗或者是低谷的话,能够借助这个故事帮助到更多人走出自己的人人生低谷。
她当时确诊了之后当时不能马上手术,需要借助放化疗之后使得肿瘤小了,然后才能实施的手术,手术之后紧跟着又是四个化疗。在生活上也就是生理层面上,有他的丈夫和朋友给予足够多的关心和照顾。但是心理层面这一块,也就是说精神这一块,她主要是靠书籍吧,通过看书帮助她在精神上获得解放与自由。
在她做治疗的这九个月里,给帮助最大的还是三本书:
第一本书是蔡磊的《相信》。她说她其实不太认命,就一直也想不通,为什么是她,凭什么是她得,她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父母祖上也没做过什么坏事儿。她根本不太接受这个命运的安排,所以手术后的康复治疗这一块她比较不配合,整个人非常消极,后来是因为偶然看了蔡磊的《相信》这本书,她才慢慢的接受命运的安排,就像蔡磊也接受了他是渐冻症患者一样。
她在医院看的这本书时很多地方会掉眼泪,就是他作为一个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人,渐冻症患者的平均寿命是两到五年,他的生命周期是可预见的,而她虽然是中期乳癌,有扩散。但是她的生存概率还是相当高的,即便是她的分型不太好,五年的生存率也可以高达70%-80%,所以她在想,她与蔡磊相比,其实她是幸运的。
她说蔡磊都没有放弃,她哪有资格放弃,所以看看他就是一个充满斗志的人,因为虽然说他接受命运的安排,但是他并不服从命运的安排,所以他一直都在做渐冻症患者的各方面的一个努力,希望帮助到这个群体,即使他本人不一定能够享受到他自己努力的成果,但是他希望可以借助他的努力帮助,未来的罹患这个疾病的人,所以从他身上其实是可以获得一种力量的。说着她也没有资格消极,不能消极,告诫她自己必须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她想她的人生还很长,即使我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都没有关系。
因为她的生命依然在,她的生命不会因为身体失去了一部分而不存在,她的生命还有很多值得做的事情,让她的生命更具有意义。她说还有她的孩子个家人,即使不为了自己,也得为他们活得更好一些。所以她跟主治医生积极的沟通并做了一些康复,就是蔡磊的《相信》这本书给予她足够的帮助并积极的配合治疗,这是从这本书上她获得的精神支持。
第二本书是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写的《疾病的隐喻》这本书。
她说疾病的隐喻这本书这个时候给予她的意义是破除这个疾病的加注在她身上一些隐喻和一些道德压迫,打破这个枷锁,其实对她治疗这个疾病,给予的积极意义一点也不亚于相信这本书。
为什么呢?因为她开始前面分享说过她自己得了这个病后,她是不服气的。然后就把她自己藏在家里头。她的周围人都想来探望她,她全部都是拒之问外,当时不想见任何人,自己都搞不明白太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状态。
直到她看到疾病的隐喻这本书,才找到了答案,嗯,就是乳癌给予她的精神枷锁,第一,它是女性身体上很重要的一个器官,这个器官的丧失对于女性来说,其实真的是很难接受的。不仅仅是自卑,还会对自己有一种谴责。这种感觉就是从此以后与其他的女性不一样了。就是她觉得没有资格在他们面前像正常人一样的说话和做事,所以我把自己锁在家里面,除了医院不去任何公共的场合。
疾病的隐喻的这本书就很客观的讲了癌症、艾滋病、肺结核这样一些疾病,人们在道德这个层面给予这些疾病人群的一个压迫,其实是很严重的。她借由这本书中很专业的一些分析,最终她得到一个结论就是把疾病还给疾病,不再把这个疾病跟道德等世俗观念捆绑在一起,来压迫自己。
每个人都可能生疾病,她罹患乳癌并不一定是她做错了什么,即使她不做错什么,我也有可能因为人类基因的缺陷,也会罹患这样一个疾病,只是在某一个年龄段,它做了一个呈现而已。
她分享了这本书其中一段:
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
所以,《疾病的隐喻》这本书打破了她的精神枷锁,从此不再折磨我自己,嗯,因为我会觉得,她是不是爱生气得这个病呢,不一定。因为她在整个院区住院,她几乎每个月住一次院,就会发现各种各样性格的女性都有,开朗的,活泼的,内向的,温柔的,腼腆的,泼辣的。就是各种性格女性都有啊,不一定说是哪一种说好像特别爱生气的,生闷气的女性才会得乳癌,那把这个归因拿掉的话,她就少了折磨自己的那种想法。
打破疾病,打破乳癌这个疾病给予我的一个枷锁,那当身体缺失了一部分之后怎么办?她需要回归到正常生活,她该怎么办?
这是她接触到的第三本书,是我朋友推荐给她的。她说12月份结束放疗之后不可能永远龟缩在家里头,虽然其实手术之后她老公会带我去到一些公园,散步锻炼,也尝试着进入一些公共场所,虽然我从相信这本书获得了力量,从疾病的隐喻这本书打破了精神上的枷锁,获得了一定的解放和自由,但是我并没有准备好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直到我看了我朋友推荐给我的我与地坛这本书。
她说如果第一本书《相信》是力量,《疾病的隐喻》是释怀,那《我与地坛》这本书,就是给了她如何回到正常生活轨道。如何在身体不完整的情况下也能诗意的生活的这样一个勇气。
因为我与地坛这本书中,史铁生写了他自己整个患病治疗的一个过程,还有他跟他母亲之间的一些事件。就是她看到一个被生活、被疾病严重折磨的这样一个男性,他也能在他苦难的人生中找到诗意。这种诗意不是花前月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这种诗意,它的诗意其实是一种苦难的诗意。
在她看来,这种苦难的世界里头,其实饱含着乐观主义,就是即便我们的身躯不再健全,即便我们的身体不再健康,但是我们依然拥有活下去。以及拥有美好生活的权利,这个认知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她把我与地坛这本书,看作是一本解苦之书,因为这本书其实是充满了苦涩与苦难的。就是,她的苦与史铁生的苦比起来,其实是不够苦的。这时候她反而觉得是幸运的、幸福的,甚至是甜蜜的。当然这种甜夹杂着苦涩。
她说总结起来就是这三本书陪伴她走过了这九个月,从人生的低谷时期,从接受命运,服从命运,顺从命运,到回归到正常生活轨道上来,对未来的诗意生活充满着期待和憧憬这样一个过程。
她以一首诗作为结束,这首诗是泰戈尔的诗。用生命影响生命。

作者认为,生命很贵,余生很贵,人生在世,一定要学会苦中作乐,寻找快乐,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平常心对待任何事情,宽容心对待每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要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