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在玩游戏就是为了开心,
能和朋友凑在一起玩的开心。
前些日子和几个朋友久违地玩起了CSGO,一款在国内不太火的枪战游戏。
虽说这种类型的游戏语音连麦主要作用是相互“报点”——这当然是我们语音的原因之一,但我们语音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在对喷。
“奶思!奶思!”老L用了吃奶的劲在喊,仿佛看到了一个救世主。
我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紧握鼠标的手早已因为天气炎热而出了汗。
“你TM安静点,包下哪了?”我抿嘴问道。
“好像在A,你小心拱门啊,估计在卡你。”
我左右移动着鼠标转动游戏视角,按着Shift键静步,边走边谨慎地看着小地图。而等我快接近到“爆破点”的时候,才发现
“不够时间了,傻X,快跑~!”
我快速晃动鼠标转动视角,但由于用力过猛,鼠标撞到了离得不远的手机,“啪”的一声。系统也紧接着喊出“Terrorist Win”,来宣告‘你们输掉了这场比赛’。
二。
“Terrorist Win”。
听到这句让人丧气的话,我摘下耳机,退回到主菜单中,点击退出游戏,退出了CS1.6。
我转动着椅子,等待游戏完全退出回到系统桌面。为了找回一些莫名游戏胜利后的快感,我点开最近刚出不久的一款游戏,英雄联盟。刚要在登录栏里输入那背的烂熟的账号和密码的时候,我妈敲了敲门后,便破门而入。
然后用她那带着愤怒的眼睛瞪着我说:“还玩还玩,不用读书了是不是,都快中考了还在这玩游戏。”
“哎,放松放松啊,老师跟我们说‘你们要劳逸结合啊,不要压力太大。’”我懒洋洋地回她。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都不知道玩了几年游戏了,还玩不腻。我看你考不上高中要怎么办。”
“好了好了,知道了,好烦啊你。”随后我妈无奈摇了摇头,走出了房间。
看到她离开了我的视线后,我以最快的速度从椅子上跳起来,手刀跑去关门,并把门给锁上了。
老师那时候跟我们说劳逸结合是真,我妈说我玩游戏玩不腻也不假。
回忆起小学到初中阶段,我基本上都是沉迷于游戏的。
虽说情况不会严重到上课都在想着游戏,但我确实只要一回到家,除了吃饭睡觉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
所以,在我顶嘴说老师要求我们劳逸结合的时候,我妈也会接着骂她那不懂事的臭儿子。尽管她很相信老师的建议。
于是每次只要一放假,我的战场就会从学校变到家里。
只不过任务改变了——从学习变成了争辩。
三。
以前每次争辩完,我都会觉得我妈是不是非常不信任她的儿子,认为他不能考上高中。所以每次看到我在家玩游戏的时候都会过来说我几句。
那时候只要我一坐在电脑前,第一件做的事并不是开机,而是心里默念“别来烦我”。
那时候我认为我是正义的一方,而她是错误的一方。
但六年过去了,现在想想,其实我才是错的那一方。
不是错在“成天玩游戏”,也不是错在“老和我妈去争辩”。
而是错在,那时候的我没能真正懂得妈妈那样做的意图。
诚然她每次唠叨也有让我别玩游戏的意图,但其实唠叨了那么多次了,我也还是在那玩。她也知道没有什么作用。
但她就是想唠叨,就是想让儿子意识到有什么事可以多和父母聊聊,别什么都憋心里。
一个人的青春叛逆期最可怕的不是那些脸上随时爆发的青春痘,而是什么事都要跟父母反着来。
就连有什么难过的伤心事也不会第一个让他们知道,甚至不让他们知道。而是去向朋友闺蜜倾述。
好像我们潜意识地把父母当成了训导主任。
其实哪怕是学校里的一些小事,例如谁谁谁上课打瞌睡被老师抓到啊,谁谁谁又吃辣条弄得整间教室都是辣条味啊。都可以和他们聊聊。
只要让他们知道,你没有把自己关在角落里,愿意和他们交流,便好。
记得我妈曾经说过,“为人父母,子女成不成才另说,最重要的是健健康康,生生性性,让我们放心。”
也不知道她还记不记得。
四。
随着那声难听的“Terrorist Win”响起,
我在键盘上按下“~”键调出CSGO里的游戏控制台,打上“disconnect”退出当局游戏。
“我的妈,你在干嘛,快点开房间拉我们进去啊。”
“来了来了,急个屁。”
我赶紧创建了房间,正要点开始游戏的时候,隔着耳机听到了开门的声音。
我转过头看了看,原来是妈妈回来了。
看到她头上的几缕白发,我清楚地知道,她不会再烦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