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农贷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之农资贷款、农用贷款、种植贷款、养殖贷款、或者化肥贷款、饲料贷款、农药贷款等,存在于农户生产生活的日常中。在其宿主平台(宝点网)对扶农贷的描述如下:扶农贷是宝点网旗下的重要出借产品,是针对特定市场,为成规模的农户(养殖户、种植户)发放的免息贷款。
扶农贷在性质上与当下最为火爆的金融资产现金贷雷同,是针对申请人发放的特别贷款业务,具有方便灵活的借款方式,但现金贷属于金融灰产,而扶农贷却具有本土落地的现实意义。
为何?扶农贷只能本土化落地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扶农贷存在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城镇郊区、山地农村,属于国家农业政策产物,合理合法。我们都知道现金贷泛滥激化了社会矛盾,但扶农贷存在于广大的城镇郊区、山地农村,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社会资源最为匮乏的地方,因此同样倚靠身份信息贷款,现金贷因为涉及的方面过于复杂不仅没有相关政策支撑,而且还受到主流金融资产排挤,因此现金贷才不具有在城市发展的可能性以及落地本土的本质特征。
扶农贷特殊的金融属性标志着扶农贷不具有标准金融债权发展的可行性。扶农贷的金融属性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出借与借出的关系,在主流金融市场,出借的前提是有归还保障,比如有形的资产亦或无形的资产,固定的资产或者流动资产,总之,能够借出去的钱肯定具有可收回的保障。但我们为何说扶农贷不具有标准金融债权发展的可行性呢?主要原因在于扶农贷的借出对象不被主流金融机构认可,他们既没有有形资产也没有无形资产,既没有固定资产又没有流动资产,即便具备,这些资产也不能够应用在城市生活中来,这是扶农贷能够在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存在但却不能在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存在的主要原因。正因为扶农贷不具有标准金融债权发展的可行性才使得扶农贷既迎合了国家政策,又与现金贷灰产有本质区别。可以这样说:扶农贷具有一定社会效应优势,标准的金融债权不具有社会效应优势。
扶农贷与本土信用贷比如农村信用社贷款产品具有性质同一性,但这并不影响扶农贷市场化进程。在垂直细分领域,扶农贷并不具有唯一性,实际上扶农贷有很多同品类产品,比如农村信用社就有很多专为农民、农户服务的金融产品。本质上,这类产品与扶农贷具有同一性,但这并不影响扶农贷在这一垂直细分领域的凸出优势。首先,扶农贷是链接农业上游以及下游的产品,并不直接进行现金流通,这就决定了扶农贷具有切实利农利民的特点,避免了资金挪作他用。其次,扶农贷与本土职能部门挂钩,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三农优惠政策。第三,扶农贷本身项目模式具有理论优异特性,扶农贷本身具有利润空间,所以农户们在进行贷款时可以不付本息贷款,再加上相关合作社的指导培训,只要农户们按照相关方法实践,非常可能获取丰厚回报。第四,扶农贷具有多方关联性,能够触及更多的社会资源,这也是单一的信用社资金贷款所不具备的。
扶农贷链接农产上游以及下游,体制化决定其本土落地的唯一性。这个道理很简单,打个比方,农户们可以用锄头挖地拓土,挑担提袋,但这仅能够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如果将锄头放在资源丰富的地区,比如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它的功效就会完全消失,既没有土、地可以挖,也不能挑担提袋。所以,扶农贷只能本土落地,一旦脱离了其所属环境,扶农贷极有可能变成现金贷灰产,成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即为扶农贷对其所处环境特殊依附性的最佳诠释。
扶农贷对广大农户而言是一款优质产品,但扶农贷不能存在于资源丰富的城市地区,不仅因为金融条例不允许,更多的原因在于城市金融市场环境不允许扶农贷影响既有成熟的金融秩序。本文提供了针对扶农贷只能本土化落地的理论基础的薄见,若有不恰当之处,还请海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