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一天没吃饭了,一直盯着楼前河边那一片绿地,嘴里还
一直念叨:“最后一块喽。”
自从两个月前来到城里,她就一直没精打采的,吃饭也是这顿
吃了没下顿,她儿子也搞不懂母亲究竟是怎么了,以为她只是没适
应城里的生活,再过几天就好了,所以只管到点上班到点下班。
两个月前母亲还在乡下老家的门口等着儿子回家。
儿子说要去城里闯一闯,这一去就是三年,没有任何消息。村里人传说她儿子是在外面赚了钱,忘了这个贫穷的小村子了,她开始发慌了,老伴死的早,她一个孤老婆子谁给她养老送终。村里人还传说,她儿子是在外面欠了钱被人抓起来打死了,她更慌了,就这么一个儿子,儿子死了要她怎么活,干脆上吊算了,可万一儿子没死回来了怎么办?就在她左右为难的时候儿子开着车回家了。她高兴坏了,儿子说母亲总不能一直这么在乡下呆着,要带母亲去城里,过城里人的生活。尽管她一再拒绝但还是拗不过儿子。
临走那天全村人把她家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七嘴八舌:
“哎!你看看人家的儿子,才几年就有车有房了。真有出息!”
“可不是,看这车黑得锃亮,我在电视上见过,国家领导人坐的呢!可不便宜!”
“哎呦!自己有钱有什么了不起,有钱了也不知道给村里修个路。”
“光修路啊?还要给咱村人都配上这种车,这才叫有钱!”
“算了算了,有钱人都是心里只想着自己,哪还管你什么村里人。”
就这样带着满心的不舍,她到了城里。刚到城里的她眼球立刻被高楼大厦填满了,“这一辈子了,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高楼,这人得怎么着才能盖这么高的楼啊!你看看奇形怪状的,那个还中间细两头粗,这么高就不能断了啊!”她发现城里人都开儿子这样的车,都住楼房,都穿的奇形怪状。儿子看母亲眼睛顾了这头忘那头,说:“妈,别急,以后慢慢看。”
看花了眼也到了家,儿子的家在一个河边,河边有一块绿地,绿地上还有柳树,现在正是柳絮飘飞的时候,就像下雪一样,每到周末就有孩子在这里玩,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片乐园。她来到城里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趴在窗前看着这块绿地。儿子带她逛过几次商场,坐过几次地铁,去了一次游乐场,可她总是觉得这里少了点什么,让她提不起精神来。看着城里人过着机械般的生活,每天早晨起来窗外也是白茫茫的一片,有天她突然发现,住在楼房里人就像住在鸽子窝里似的,鸽子窝不就是一家一家叠在一起吗?这一刻她感觉自己也成鸽子了,只不过她是只不会飞的鸽子。
看绿地久了,没意思,也是闲不住,看看家里这么乱,快帮儿子收拾收拾吧,于是她开始做起了家务,可是在乡下一辈子了,那些高科技产品她哪能都认识。尽管儿子教过她电视和洗衣机怎么开,燃气灶和电饭锅怎么用,但是自己都已经一大把年纪了,教了就忘。那天她把儿子的一件衣服洗了,儿子回家后看到自己花三千块钱买的衣服挂在阳台滴着水,一时间气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久才说:“妈!我那是三千块钱买的衣服啊!”
“啊!三千!这三千块钱的衣服不能洗啊,我看这和我做的衣服没什么差别啊,穿在身上,不都是衣服吗?”儿子哭笑不得只好作罢,她却放在了心上,晚饭的时候她第一次向儿子提出要回乡下。
“儿子,妈也不老,你看这城里的生活我也不习惯,妈还是回去吧。”
“妈,不就是一件衣服嘛,不用在意,我刚来城里也不适应,过几天就好了,乡下哪有城里的生活好。”
“这城里的空气可没乡下好啊,我这几天直咳嗽,还是回乡下吧。”
“妈,您就是不适应,等我回头有空带你去医院看看,您别多想了,吃饭吧,啊!”
谈话就此结束。不过从那天起她就再也没有做过家务,又恢复了一直趴在窗前看那片绿地的习惯。好像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有趣了,偶然间她觉得这个城市好像只剩下这么一片绿地,这片绿地让她感觉很安心。她爱这片绿地,因为这片绿地,让她想起了乡下的那一草一木。她爱看孩子们在这里打闹,这景就像儿子小时候。儿子每天回家看见她总是趴在窗前,也没说什么,早出晚归的生活已经够累了,只要母亲平平安安的他也就放心了。慢慢地,他把母亲咳嗽的事忘了。
可惜好景不长,这一年政府决定在这里建造一个公园,那天一大早,施工队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她趴在窗前看着,嘴里念念有词,“完了,完了,最后一块也没了。”从那天开始,她魂不守舍,终于病倒了。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望着天花板,嘴里说着:“回乡下。”这一次儿子拗不过母亲,在母亲病情好转以后,他又驱车把母亲送回了乡下。
回到乡下后,村里人都看着她,七嘴八舌道:
“你看,有钱人的生活过不起吧。”
“有钱的生活咱也想过啊!”
“唉,有钱就是好啊!”
过了一段时间,她的家里挂出了白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