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会学习吗?

作者: 汤汤的lifestyle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19:30 被阅读47次

风和日丽中,端午小长假的尾巴也悄悄溜走。

白日的阳光刺眼,傍晚的微风吹拂让人心情愉悦。

宜跑步,看书,学习;忌胃口大开,想吃就吃。

《好好学习》

最近看的一本书叫《好好学习》,是位名叫成甲的老师所写。刚开始看第一眼的时候,我跟你产生了一样的几个问号:

我们学了二十几年,千军万马,挑灯夜读地备战高考,难道还不会学习吗?或者 一定又是些换汤不换套路的内容。

当打开书籍,先看作者介绍和目录,翻了几页后,便决定,嗯,是本好书,要借了。无奈,这本书原来太火,借的次数过多,不再外借。

昨天坐了3个小时,嗯,只看了1/4。如作者所说的讲得都是些最基本、最核心的认知和思维,不是司空见惯的方法论,是从最本质的认知和学习层面来逐层剖析,所以虽然一段三四百的文字,也要来回看个几遍才能将就看明白。再加上有些地方也需要做笔记,跟着作者去思考,是需要时间,耐心和思考力的。虽然看完几十页下来,信息量也是蛮大,脑袋嗡嗡地一团乱,所以也许也需要一个输出口,重新回顾思考下所学所看的内容。

书中说了关于知识的三个层次,提升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等等一些内容,惊喜的是每随着作者分析,没想到竟然也与我们的人性和心理息息相关。

栗如,学习临界知识,接受新知识首先要有绿灯心态,即,积极考虑新观点中有价值的地方,进而分析不足,加以改善,为我所用。

本以为点到这里就可以了,接着作者又深层剖析了,为什么我们经常对待新知不是绿灯心态,而是红灯心态?红灯心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的习惯性心理和人性带来的,这样一步步层层剥玉米似的讲解,让看书的人真的是豁然开朗,真正彻底地搞明白了这个问题,从内心和大脑认知中真正接受了这个东西,进一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加以使用。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走进去,发现某些观点和认知与以前看过的一些内容也不谋而合,有种融会贯通的感觉,不同的枝干和枝节错综复杂,某个节点终于交汇。

绿灯思维

红灯,意味着警戒,红灯心态代表了一种习惯性的防卫心态。

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反对声音和不同的声音时,几乎本能地无意识地就会马上反驳,大脑和内心中就会想起警笛,告诉自己,TA说的或想的跟我不一样,要警惕了。然后,我们就在自己和他人间筑起一道围墙,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不知不觉中就与他人站到了对立面。

这样,我们的关注点就不是TA的观点和行动,而是这个人,不论对方说什么,提出什么观点和想法,我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反对和拒绝的心态。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将“人”与“人的观点行动”画上等号。

我说什么,别人反对我时,就会认为是反对我这个人,人们的自卫心理,就会下意识地进行习惯性地防卫,关闭了沟通和思维碰撞的通道,新的观点和想法就无法在碰撞中升华和提升,接受不到新知,也无法实现成长和进步。

所以,作者提出,不论学什么专业知识也好,规律性知识也罢,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养成绿灯心态,将“我”与“我的观点行动”区分开来,“我”是好的,“我的观点行动”是用来改造提升的,两者不一样。

这个跟以前看的内容,养成开放学习的心态,什么是客观的,什么是主观的似乎不谋而合。原来“道”都是如此惊人地相似。

以慢为快

书中提到第二个心态,就是以慢为快的心态,结硬寨打呆仗,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不论是看书还是学习,要深刻理解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只有先打通关节点和阻塞,才能融会贯通。这不就是二八原则的有一个实例了嘛。

作者分享到自己以前读书,也是求多求快,年均100~200,不能说没用,有用,但真正掌握到、记住的、能够为自己所用的,却寥寥无几。

这个真的说到心坎上了。前两年看书,一是为了扩宽眼界,学点新知识,新想法之类的,也是中了多看点书气质和运气都不会太差的毒,所以基本上保持3天一本,一周两本,周末的话,简单好懂的书有时3小时一本,这个速度也是没sei了。。。

也许是看多了,最近开始,一些励志心灵鸡汤的书好像没什么吸引力了,基本上市面上大大小小的经典励志书也看了不少了,观点和逻辑也差不多一样了,所以最近看这些书并不像以前感悟很多,有很多收获。而是想看点其他领域的书,一些理论性或者更需要思考力的书了。这样仿佛脑细胞才会吸收,有所收获。

同时,也学会像作者一样慢下来。以前是为了看书而看的话,现在是为了学习而看,学知识,学思维,学格局,不流于形式,而是深入知识海洋中,不断积累,搭建自己的知识宫殿。

作者分享到自己的读书习惯,也充分用到了二八原则。既然看书是为了学新知,解决问题,所以不是从第一页开始,每一页都去看,而是看目录,看解决自己问题最需要的章节和内容,然后就集中精力去看那个章节,把那些内容吃透,看明白了,一本书最精华最核心的也就差不多了。也许只是那一部分会很花时间,但恰恰那就是症结所在,是堵塞口,把那个关节疏通了,七经八脉就都通了。

成甲老师说,曾经为了看明白一段300字的内容,花了好几个小时,读书笔记写了好几千字,这次我信了。我就看了几页,竟然写了相当于两三篇公众号文章的字数,但仍然感觉还有好多没写完的呢。

烧脑是真的烧脑,收获也是满满的。

看一点,思考一点,一点点啃完消化学习吧。

绿灯思维,以慢为快的心态。

相关文章

  • 我们真的会"学习"吗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那么重要,我们也从生下来就开始学习,也经历了各种所谓的考试测试,可是我们真的会学习吗? 是看一些书...

  • 我们真的会学习吗?

    风和日丽中,端午小长假的尾巴也悄悄溜走。 白日的阳光刺眼,傍晚的微风吹拂让人心情愉悦。 宜跑步,看书,学习;忌胃口...

  • 学习,我们真的会吗?

    文:ICE蝈蝈 “活到老,学到老”。从幼稚园到大学,甚至走上社会,伴随我们一生的两个字——学习。 学习是增长知识的...

  • 你真的会学习吗?

    你真的会学习吗? ——元学习 一、...

  • 你真的会学习吗?

    你学习了这么多年,真的会学习吗?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你真的做到了专注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推理读书会走进《如何成...

  • 我们会学习吗

    生活在这个时代不学习注定被淘汰,这是我现在的认知中毫不怀疑的一点。一直以来我可能都误解了学习,甚至可以说不会学习。...

  •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

    我们真的会学习吗?我们能高效学习吗?,相信在很多人心中,这都是一个大问号。我也是如此,最近学习了《如何成为...

  • 我们真的会读书吗?

    文:ICE蝈蝈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秋叶老师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真的很受用。从如何选书到如何读...

  • 我们真的会相爱吗

    我讲非暴力沟通的时候特别喜欢这样结尾“我们不仅要有爱人之心,还要有爱的能力,我们现在应该补上我们基础教育中少的一...

  • 我们真的会交流吗

    我们真的会交流吗 1.学会倾听 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反过来说,失败的交流往往源自听者的疏忽。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真的会学习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nn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