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个时代不学习注定被淘汰,这是我现在的认知中毫不怀疑的一点。一直以来我可能都误解了学习,甚至可以说不会学习。凡是经历过初中、高中、大学教育的人可能大部分都不懂什么是学习,学习不是简单的考试取得高分。我认为的学习能力是和思考能力对等的,不会学习的人思考水平不会高,不会思考的人学习能力也不会高。
作者在这一章中集中讲述了学习的意义、途径、主要方法、过程中的陷阱、自学能力的体现。从意义上作者认为学习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特别是当我们学习到了一种新技能后,会拥有一个新的认知世界,而且这种更新是不可逆的。按照作者的体会就是拥有了几辈子。这一点我是今年才慢慢体会到的,我学习网页制作、英语听说的体会就是自己以前的认知太局限了。
而作者认为学习的途径除了感知、试错、观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思考。这个很像我之前阅读《思考,快与慢》的体会。我们一味地从经验或者体会学习,而不是用逻辑推导和科学的方法论去辨析。我们就无法准确的理解和解释周围的各种事物。作者举了达尔文的演化论被广泛接受所遇到的曲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而作者提出的经验局限性在我看来是学习的陷阱。我们往往被已知的经验或者知识所限制,即很难接受与我们现有认知差入很大的观点和结论。作者直接用“经验注意害死人”来总结这个现象。就像我读《学会提问》中的那样,关注一个结论或者观点关键要去分析支撑结论的理由和逻辑论证。可我们总是凭着已有的经验来认识新事物,这就无法避免的陷入学习的陷阱甚至无法学到真东西,当然我有时也如此,这也印证了作者说的你并不孤独。
那么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知道如何学习的自学能力。作者认为强大的自学能力要有强大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支撑。想想也是,我们几乎不存在不认字的情况,可就是偏偏无法准确理解文字的意义,那也就无法做到有效的自学。作者还认为实践是检验我们自学水平的最好方式,我的理解就是及时输出。学了英语就赶紧看看简单的原版书吧,学了网页制作就赶紧做一个小网页吧,学了一种乐器就赶紧去练习曲子吧。当然了输出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是学习的自身规律性。我之前引用了万维纲老师说的两种技能曲线,这个和作者的体会也类似,即指数增长和对数增长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可能接近我们学习的过程。具体的解释大家可以看看《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的末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