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文墨江湖
我所理解的那个老和尚

我所理解的那个老和尚

作者: 桑榆仁 | 来源:发表于2017-10-31 20:55 被阅读63次

    从前,看过一个禅宗的故事: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开悟前每天做什么?

    老和尚:挑水、劈柴、做饭。

    小和尚:开悟后呢?

    老和尚:挑水、劈柴、做饭。

    小和尚:那开悟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改变啊?

    老和尚:开悟前,我挑水的时候想劈柴,劈柴的时候想做饭。开悟后,我挑水的时候想挑水,劈柴的时候想劈柴,做饭的时候想做饭。

    那时候应该还没有“不明觉厉”这个成语,但我现在竟相当怀疑,创造了这个词的网友是不是也看了这个故事。反正我是一头雾水,但又觉得厉害得不要不要的。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我去过德国多次。刚开始,我总都会背上好几包方便面,很简单,吃不惯德国的面包,就是一个星期也坚持不了。

    直到有一次,在那呆了几天,临走的时候我发现,方便面竟然没动。天天吃德国的食物,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我竟然发现,德国面包其实也很美味。

    德国面包变好吃了?非也,德国面包的味道没有变过,是我的心态变了。我学会了专注舌尖的味道,学会了享受当下。当我将面包放进嘴里的时候,我不再想着方便面,而是尝试着慢慢咀嚼了。

    以前,总爱比较,总是拿各种食物和自己喜爱和熟悉的味道进行比较。因而,我也不会懂得,该如何专注于手里的实物,品味它们在口中的味道。

    神奇的是,自那以后,那些不合我的口味,曾经被我嗤之以鼻的各地,乃至各国的菜肴,都变得独特而又美味起来。

    我自己都想不到,习惯了米饭,曾一度觉得那些以面食为主食的人们好可怜的我,竟然在大概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天中午就吃一个赛百味。

    每一种味道都是独特的,值得你细细咀嚼;每一个当下都是唯一的,值得你全神专注。

    于是,不明觉厉的老和尚开悟的故事竟也变得简单起来。挑水的时候想挑水,劈柴的时候想劈柴,做饭的时候想做饭。一个词总结,就是“专注”。

    人的大脑每秒钟接收1000万比特的信息,但是能有意识地处理的信息是多少呢?大概只有10-50个比特。这意味着,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极为有限的,要专注做一件事非常难,稍一走神,注意力就会被其他信息抓走。

    那该怎样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呢?我们的大脑的神经元太多,你只有让某些神经元活跃,无关的神经元静默,才能做到专注。

    打坐,是高僧每天的必修课,它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升专注力的方法。打坐、或者叫冥想、禅修、内视,这些修行悟道方法的本质,就是通过刻意练习,提高控制神经元开合的能力,最终做到通过主动的觉察,控制自己的意念和注意力。

    科学研究表明,刻意的冥想训练,大脑皮层的沟回会增多,皮层的表面积会增加。像肌肉一样,大脑也可以越练越壮。

    短期来讲,专注就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长期来看,专注就是选定一个爱好、从事一个行业、耕耘一个事业,然后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的做下去。

    大师,乃至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手,无一例外,都是持续地专注而“开悟”,做到极致,最终“悟道”的人。

    我觉得,“道”是“心”,而具体的事是“表”。好比一个球,球的表面是万事万物、各行各业,虽然它们千差万别,但只要持续、专注、深入,最后都能到达球的中心。

    所谓的工匠精神,说到底就是极致的专注。我们不能理解,喝个茶、插个花、耍个剑,都能搞出茶道、花道、剑道来。但这背后其实是一心一意、极致的专注。什么事,认真、专注到极致,最后都能得“道”。

    难怪各行各业的大师们,不管他是弹琴的、写作的、演戏的、画画的,还是做企业、做寿司的,一个个看起来像极了得道的高僧。

    我有个同学,做事认真,待人有礼。平时喜欢研究做菜,连养宠物都能像对待自己孩子一般,反正做任何事都能做到投入、专注。尽管朋友们认为,他在事业上应该有更好的发展,他却很满意于当下的生活。他说,日用即修行。

    人生三大链,食物链、智识链、幸福链,很多的都是在食物链上忙活,却未曾想过在智识、幸福这两条链上也应该多多努力。事实上,能在智识链上力争上游,你在另外两条链上也应该会有个不错的位置。

    说到这里,突然觉得那个同学的形象有点像那个老和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所理解的那个老和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ri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