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需要等待的时候,或是人多的时候,总会习惯掏出手机来看点什么,转移一下注意,让自己显得没有那么尴尬,时常看看朋友圈,了解一下朋友的生活。但是一连串的刷下来,你会发现基本上都是发广告的,很少能看见朋友的心情,有时好奇心作祟,耐心地一个个点进去看,绝大多数都是仅三天可见,半年可见,还有一些甚至是直接屏蔽了。
比如之前徒步的时候在路上碰见的热血伙伴,上一个公司点头之交的同事,甚至是长时间没有联系的朋友,点进他们的朋友圈,迎接你的就是一片空白,失落又伤心。这样一想,还是广告最让人感动了,每天锲而不舍的更新,让我的朋友圈每天都有小红点,于是怀着这份感激之情,把所有的广告都取消了屏蔽,无事刷一刷,体会语言之强大。反正就算有中意的,也没有钱买。
其实想想,自己也没怎么发过朋友圈了,发照片吧,自己的那点破技术能给人照的面目全非;发游玩吧,自己又是个死宅的性子;想秀一秀恋爱吧,苦于缺一个男朋友。所以平常能发的也就是看看电影,打打游戏,兴致高昂的时候照着网上的食谱,好不容易做一两道菜,想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却又苦于文字内容编辑,怎样才能显得既精致高级而又不矫情做作。想起曾经领略过室友的高级操作,拍照、P图、配文字,QQ、豆瓣、朋友圈一气呵成,绝无任何拖泥带水,连文字的内容和语气都不带重样的,内心只能充满了佩服二字。
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渐渐消失在朋友圈的呢?其实就是不想发了,心累。大多数的人每天都在被时间火急火燎的追赶着,早餐只能在路上吃,起的晚一点连吃早餐的资格都没有;午饭晚饭基本上靠快餐盒饭;上班要赶车,下班也要赶车,回到家精疲力尽,打算稍微眯一会,醒来可能天都黑了,收拾洗漱又要开始准备重复的明天。就是这样,我们习惯地接受了别人安排的时间,慢慢失去了值得纪念的生活碎片,三点一线的日子,如陀螺般不停旋转,突然停下时,内心充斥的只有迷茫不安,少了享受平静的心境,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从无话不说的密友到相对无言的故人,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无情。
林夕说朋友总会莫名其妙就走散了,所谓生疏不代表翻脸,不来也不去,正是这种状态。
有一天发现聊天记录里只剩下砍价、抢票、外卖红包转发,想打开对话框问问最近如何,却始终点不下发送。新朋友不交心,老朋友不联络,这就是成年人的社交,冷漠而可悲,表面上笑嘻嘻,背后却悄悄屏蔽,好友列表里成百上千的好友,从头拉到底,找不到能聊天的人,最后只能和自己说话。
而那些曾经亲密的人,最后只能在朋友圈,看完彼此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