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第五章
刍狗:草扎的狗,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无所谓善恶,一切顺其自然,包括运气。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老百姓安居乐业、生老病死。圣人治理都是用“无为”的方法来治理,也无所谓“仁”与“不仁”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之间好像一个风箱子一样,当中是空的,但抽动起来可以发出无穷无尽的风力。为政不在言多,多言反而会导致黔驴技穷,不如按照自然法则少说、多看、多做就叫“守中”,
好的政治家都是保守的,某个政令或者一句话都有可能传递到末端造成破坏性影响。
王安石改革,许多政令,今天来看都算造福百姓。但放当时条件,就碾成大祸。创造性的事物都应审时度势,是否有存在性土壤,天气,水温,工具,知识…缺一不可,好比现在让马云去非洲,再折腾也搞不出双十一。
基础打好,才能在上面一层一层的搭建,每往上搭建一层,所需要的成本,和协作度,复杂度就越高,基础设施会创造系统性价值。
底层逻辑一脉相承,看清真相并不定能改变,但在面对世间百态时能更从容淡定。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
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作用: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可以最低成本维护社会运行秩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