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综应的试卷再做了一遍。每道题的中心内容领悟程度加深了,但是行文表述却总是不流畅,也许还是理解不到位。
表达方式是需要修炼的。一句话就承载了许多信息,怎么在一句书面语言中用最少的字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陈述句怎么来陈述,还是看对这件事情的理解程度。同样内容的信息有人写出来就是接地气,有的人写出来就是高大上,关键在于用词的区别。然而这些词语是需要刻意积累的,它不会自己跑到脑子里去。仅凭语感做题,那是往日阅读的积累,题目都能做出来,但是正确率却不高,根本原因在于尚未理解词语是在语境下才有意义。需要找到段落中的照应点来选出正确合适的词。
这次考试对于言语理解的考纲明确表明: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内涵、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主题、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内容原意是否一致;根据阅读内容合理推断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放在以往,我对这段文字是无感的,自以为自己会了。但是真正慢读,细读,边思边度才发现寥寥数语已经把考察的重点,以及需要的人才的特点都已经罗列的清清楚楚了。这也更加说明,言语理解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停下来,带着不同的认识再去看待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往往就有了更多的感悟。
可是人生没有重来啊,该走的弯路总是不可避免的。教育是条捷径,短时间吸收人类大量的知识,可是能力知否提升了呢?即使是条捷径,每年又有多少学子能够走进那些高等学府呢?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未曾拥有,所以才会觉得遗憾吧。是条捷径也以为着不好走,竞争激烈啊。
回归问题本身吧,表达不好就练表达。厘清每句话想表达的含义,厘清整个段落想表达的中心,那么就可以来行文了,自己也不好,那就照着答案来仿写,来练习就好了。这些需要刻意练习,可以积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