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我们平时说的“三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者是互相连结、相辅相成的。简而言之就是“世界是怎么样的,人生是怎么样的,我该如何作出取舍?”三个问题。所以“价值观”就是“是非观、利益观、取舍观”,是对人具体行为指导作用影响最强的思维观念。
比如“金钱至上、利大于义、仁义值千金、集体大于个人”,这都是价值观,只不过有正确(利他)、有不正确(利己),当然这种正确与否也是在社会整个价值观的大环境下来判定的。而这些价值观指导个人行为,在社会中做出各种取舍,同时我们会根据整个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去对个人进行评判。
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正因为如此,人类长期以来学习思考而形成的价值观体系本身就是排外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会轻易改变,因为有主观性的特点,我们都有主观即正确的人类常识(只从自己角度出发),所以当人类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会自然地抵制、反抗其他价值观思维的入侵。
因为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本人过去学习和思考的存在是否有价值,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过去做出完全的否定,才有可能接受新的、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对事物价值进行重新认定和取舍,这类人,非大智慧或者大打击难成。
价值观的改变意味着“世界观、人生观”全部发生改变。
所以,因循守旧是最懒惰、最舒适的处理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舒适区”。这些人从来不对自己产生怀疑,就不会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怀疑,自然对价值观不同的看法天然抵制。而如果对方反复地宣讲新的价值观,这种认为对方是来“洗脑”的观点是自然而然的。
不同价值观的灌输本来就是“洗脑”。旧有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学习“洗脑”而成,只不过先入为主罢了。
这没有什么区别,关键是对这种新思维的态度,是有态度的接受,还是全盘否定?如果人家说你“洗脑”的时候,还一脸嫌弃,那就表明了他的态度了:他不认同你宣传的价值观。
最难的是什么?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和把思想装进别人的头脑。
遇到这种人,走为上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