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东南各诸侯国书法
一、东周时期礼崩乐坏
东周始于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是历史上注明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期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不复存在,各地诸侯国并起,互相倾轧、弱肉强食。到春秋末年,礼乐文化秩序已被彻底破坏,史称“礼崩乐坏”。
社会的动荡、文化的变迁,导致了思想、文学、艺术的多元发展。这期间最典型的时代精神是“百家争鸣”。
从文化的角度看,当统一意志能有效奉行时,文化的向心力会表现得鲜明而稳定,整体和谐秩序感绝对优胜于局部的个性。而一旦权威消逝,向心结构就会随之松动,结果必然是整体秩序崩坏,进而使原生的、地域性的历史文化摆脱束缚,放散并凸显出来。
文字与书法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富于象征意义的艺术符号,文化的任何变异,都会在其上打上烙印。
东周时期书体由质朴美向优美华丽转化,典范走向多元。此间仍以金文为主,制作形式有铸铭、刻款、错金三类。大篆开始衰落,鸟凤龙虫书开始流行,草篆开始泛滥。
二、楚、齐、中原诸地书体发展
1、楚风及长江流域
楚人文化有较强封闭性,是具有原始宗教特点的巫觋(xi)文化。楚国及受其影响的诸国(徐、陈、蔡、许、邳、胡、番、息、江、黄、邛、鄀、曾、邓)也形成了独特的书体,如美化大篆。
长江流域的吴越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吴国、越国的书体既有美化大篆也有鸟凤龙虫书。
2、齐风与黄河流域各国书体
齐国是东方诸国的文化核心,大篆绵延醉酒,偏向狭长。其他如鲁、纪、杞、滕、费、薛、邾、铸、寺、曹等国随有共同特点,但也独具特色。
3、中原及北地诸国
中原诸国以三晋为代表,但书法现象比较复杂,没有形成统一的书风。
包括三晋赵魏韩、郑、会、戴、宋、卫、郸、芮、苏、虢、毛、中山、燕等。
三、东南文化与鸟凤龙虫书
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长江流域盛行美化装饰文字,名为鸟凤龙虫等书。书体由楚器率先垂范并流传开来,表现独特,可能与楚文化巫术符号有关。
虫书是说字体线条与蚕虫类似;龙指夔龙,起到威慑作用;鸟书、凤书不尽相同,以凤居多,代表“凤凰衔书”的祥瑞。总体来说,鸟、凤、龙三体一类,虫书自成一类。前三者随文化环境消失而消亡,而虫书本身不承载过多的文化涵义,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一直沿用至汉代。三者共同特征包括:
1、修饰物象基本游离字形之外,不影响识读;
2、最简式只装饰物象局部;
3、鸟、凤、龙实际上是在虫书字形基础上变化而成;
楚国书法有两条传承线索,一是借狭长体势和大幅度摆动的线条改造大篆;另一个才是鸟凤龙虫书。
四、古文蝌斗
古文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手写体墨迹(不包含金文)。命名蝌斗,是因为其短画梭型、长画头粗尾细屈曲摆动。
有一类古文为“盟书”,是各国间、国内盟誓用的文书。
另一类古文是写在织物上,如著名的“楚帛书”。
值得说明的是,一种观点认为帛书是隶变的开端,这是一种误解。
五、刻款金文草体及其他
1、刻款金文草体是随着春秋晚期颓废简率心理滋长而逐渐普遍起来。最早是由薛国使用。
2、另一类刻款是在陶器上,称陶文。一般分戳印、刻画、墨迹。刻画又分烧制后刻和刻后再烧。
上图的C是“众”字,简率,为佳作。
3、货币文字
布币:晋冀豫诸国
刀币:齐燕赵诸国
圜钱:魏地流通
下一期:秦国书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