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名言流传很久,但现在已被人遗忘:“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当我知道史铁生后,我把它改成:“你的痛苦深不深,想想史铁生。”
二十多年前,我看了一篇小说,小说名字忘了。有一个情节记的很牢:一个街道工厂,有一天,老工人在吃中饭。一个工人说,我准备去死,但我要去撞车。另一个说,你要去撞就撞好车,钱赔得多。我注意到作者叫史铁生。
十多年前,我读《我与地坛》,让我热泪盈眶,读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你想控都控不住。
从此,我对史铁生开始关注。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现在,只要是史铁生的书,我都尽力收集,我觉得最好的是两本随笔集,一本是《灵魂的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4月版),一本是《病隙碎笔》(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三版)。
翻开《灵魂的事》,代序《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一看篇名,似曾相识,从记忆中搜索,原来我最早看到是在2005年最佳随笔集中。“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这是一部选本,编选者尤其注重史铁生作品中直指生命本体的厚重作品。史铁生用自己残缺的身体,用他生命中最精华的思考,回答了一些关于“灵魂的事”——生、死、爱、性、记忆、信仰、写作、故乡……那是一个经历了一次次死亡的人在面对生命时最真实的话。
《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因为他深深明白,命运让自己写作的时间 只会越来越少,故而不论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尽力挤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心灵,然后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
这两本书,我想我一辈子也读不完。当我痛苦时,我捧起它,所有所有的痛,所在所有的苦,肉身的痛,精神的苦,都成了一场历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