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亲子教育读书
如何治愈童年的创伤——《与内心的小孩对话》读书笔记

如何治愈童年的创伤——《与内心的小孩对话》读书笔记

作者: 紫电喵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20:09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这本书是我的朋友在高三的时候送给我了,四年之后,我才读完了这本书,希望与那个曾经糟糕的我告别,遇见新的自己。

    如果:

    你可能有“难以相处”的父母或亲属。他们是如此不好相处,以至于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像是踩在薄冰上,或者更糟,随时踩在都有可能爆炸的地雷阵上。

    他们可能如此不好相处,以至于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取悦于他们,无法理解他们,甚至无法原谅他们或者爱他们,但与此同时,你又无法离开人他们。

    父母经常无情地那你的身体,心里,智力,习惯或其他方面的特征来嘲笑你

    你的感受被打折、否定、批评、或者无视

    不容许你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尤其是愤怒

    不鼓励你独立思考或者拥有,发表自己的观点

    将别人的需求摆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不管你现在的身份是父母,还是学生,或者已经有了伴侣,我觉得这本书都很值得读一读。

    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遭遇,理解这些经历对我们的影响,并且知道这些经历将如何影响自己,然后做出改变。


    目录

    这是这本书的目录:

    尝试新的事物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任由情况发展同样也很危险,你在旅途中并不孤独,因为还有人与你同路,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发现了这么做的价值,你最终也会发现这一点——兰迪 克莱格

    别害怕,你并不孤单,希望我们可以摆脱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处境,一起抱团取暖,走向光明。


    第一部分:过去

    什么是边缘线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描述了一种不能调节、掌握自身情绪、并在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病态。

    节选一些我有共鸣的父母的表现:

    (1)让你觉得他爱的是你所能达到的某个目标,而不是你这个人;

    (2)在感情上完全无视你,或者完全控制你,让你产生无望,羞耻和愤怒的感觉;

    (3)情绪波动不定,忽而充满爱意,忽而又言行残暴。

    (4)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父母经常会改变自己的想法,观点甚至是价值观,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和谁在一起,他们想要表达什么。

    (5)暴怒,引起暴怒的原因可能是衣柜里的衣服挂歪了饮料洒在了桌子桌子上,电视声音过大,生病。不管导火索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或多么严重,夹杂着言辞攻击与肢体暴力的暴风雨都会突然爆发,然后又迅速地归于平静。

    我今年考研了,瞒着父母。因为我知道他们不会支持。出初试成绩的时候,我非常含蓄地和我妈说,我可能可以上研究生了。

    我多么期待她为我感到高兴。

    结果她回了一句话,导致我在接下来的一整天都陷入到悲伤的情绪中。

    她说:“以后赚钱来还,帮助家里建房子就好。”(我们家没有建房的地,我爸妈生了两个男孩,他们一直说,我们女孩子以后要赚钱帮助家里给两个男孩子建房子。)

    这让我觉得他们爱的是我所能达到的某个目标,而不是我这个人。

    我的父亲是我觉得我们家中最像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他的情绪几乎漂浮不定,当然大多数都是负面的情绪。

    有一天我妈买了两个紫色的茄子,准备晚上的时候做茄子煲。

    他中午一进门就说:“你买这两个茄子那里够,待会煮了之后剩不了一点,这么多人怎么吃。煮了这么多年饭,还这么差,没脑子的...”

    然后我妈下午就多买了两个茄子,然后晚上他回来又继续说:“脑子坏了吗,弄这么多...”

    事实就是,买两个茄子是刚好的!

    类似的还有汤的盐下得太多或者太少,豆腐买了太多还是太少。

    他是数落我妈说:“教了你这么多年都教不会。”

    他自认为自己的厨艺很好,但是从来不下厨,所有的家务活都是我妈一个人自己完成,然后还有各种数落和贬低。

    因此我学会了去注意哪些最最细微的线索,以便在突变发生之前有所准备。

    而且我不应该表露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愤怒。我要小心言行,不要惹你勃然大怒。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压抑自己的感受。

    但是呢。我并不是说我的父母就一定是患有边缘线人格障碍,但的确他们的有一些行为和做法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大部分的心理疾病,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是正常行为的放大。每个人都会时不时的跑回来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锁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患有强迫症。——保罗雪莉

    我们要做的理解自己的遭遇,理解这些经历对你的影响,并且知道这些经历将如何影响你

    并且告诉自己有些你耿耿于怀很久的事情,“其实你并没有做错什么。”

    我们的文化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但你所得到的爱却总是反复无常而且附加条件的。

    最后,你将真正得了解自己,你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一直以来,你都充当容器的角色,不断地接纳父母的痛苦,愤怒和种种情绪投射。

    一次又一次,你回到父母的身边,想要得到自己迫切需要的爱。

    但最终,你只能在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又一次落空时感觉自己又受到了背叛

    不论年龄大小,你都应该学习如何应对这些情绪,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逐渐拼凑出自己的经历,理解自己的种种行为,并决定未来的行动。

    你的经历对你的影响

    第二章一些情况,并给出一些案例,以及每种情况对成年子女的影响。

    请记住,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去责备那些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父母,而是为了识别出那些仍然影响着你的模式。在理解了这种模式产生的影响之后,设想出新的生活并且为改变而做出努力将变得容易。

    在书中,对每种情况都进行了描述。

    虽然我被父母暴力对待的时候不多,但言语暴力和冷暴力却是屡见不鲜。

    读了大学之后,我就患上了慢性病——湿疹。

    直到现在,都还一直困扰着我。

    我觉得可能和我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过我相信,我很快可以好起来。

    本书中还列举了健康的童年所需要的六颗种子

    播种健虽然康童年的六颗种子:支持、尊重和赞同、表达、无条件的爱与关怀、始终如一

    可能你的童年会有缺憾,但一定也会一些美好的瞬间吧。

    客观地对待可能更好哦!

    比如我的父母虽然可能在性格方面不太好,但是他们一直支持我上大学,这是我一直到感激的事情。

    哀悼自己的童年

    作者起的标题是“哀悼自己的童年”

    我其实不太理解“哀悼”的意思。

    我就简单理解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即使不完美,但是也无法改变了,我们也只能哀悼逝去的的不完美的童年。

    接受现实、承认问题、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幻想你的父母会洗心革面。如果他变了,是一个奇迹,是意外之喜,是可遇不可求的。

    接受就是将无法忍受的折磨转化为可以忍受的痛苦。    

    第二部分:现在

    作者在第部分的前两章中提到了四个四个关键词:“内疚、责任、原谅、愤怒”。

    不仅对这些情绪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还有大量地练习,我觉得都十分有用的自我剖析,自我理解,自我治愈的好方法。

    在这里我只列举一些句子:

    关于内疚:摆脱内疚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要真正的了解到一个事实——你无法控制他人的想法。

    关于责任:与自己选择的人交往,获得怎样的满足感,责任完全在你

    如果你和他人交往的策略不成功,那么责怪别人是毫无意义的

    最该要问自己的问题不是:“谁要为我的痛苦负责?”而是“我该拿痛苦怎么办”

    不要期待别人改变

    关于原谅:

    原谅不等于忘记,你只不过是在降低事情对你的伤害

    选择原谅可以使你从被否定的痛苦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原谅才显得很不容易。你会感觉,在原谅的同时,一部分自己将不再属于自己。从某种角度来说,事实确实如此。你却会因为丢掉的那部分自己而变得更好,因为把部分自己里埋藏着愤恨、妒忌、以及其他病态的想法(好像发炎的阑尾会伤害身体其他部分一样)

    在真正理解了这些情绪以及解决方案之后,作者还给出了一些和父母交流的方法,或者说是在与父母交流时,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方法。

    讨论这些负面的情绪,既不是要我们自我欺骗,说我很好,没什么事;更不是要我们有了责怪父母的证据,从而陷入自怨自艾,无法自拔的境地。

    而是为了看见真正的自己。

    想一想淘金,你将盘子插进水流中,捞起一大块石头和烂泥,然后轻轻地筛动盘子,淤泥和石块都最终掉下去。最后,你很有可能会得到黄金或其他矿物(筛出的东西在你看来可能在你看来并不像是金子,但每种矿物都有自身的价值)

    你的真实自我就像是矿石。内疚、自责、批判、愤怒、怨恨、恐惧、和投射就像是附着在上面的泥土与石块,最终都会被筛选掉

    筛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想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地持之以恒。

    第三部分:未来

    作者在第八章提出了一个质疑核心的理念

    质疑核心的理念:假设你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值得别人被爱,你的父亲或母亲情绪不稳定,经常发怒并且将他的愤怒投射到你的身上指责你引发了争斗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经历了许多痛苦。今天,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是否发现自己处于相似的环境中,你是否选择了哪些对你有相似看法的人作为你的朋友?你是否觉得别人也认为你是个难以相处的人,因此你对他们充满了戒备(但事实上他们可能没有那么想)?你有没有因为觉得别人要攻击你而先发制人?(尽管他们并没有要攻击你),你的想法,随后的行动和反应的强化了你的核心理念。这就像是一个自我实现预言。

    我们之所以要去理解自己的痛苦,是为了可以获得快乐。

    所以最后一part,是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我们最终还是要把问题放在“怎么变得更快乐?”而不是“怎么才可以不痛苦?”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两个问题不是一样吗?

    不是的。

    不痛苦不代表你就会快乐。

    就像你消化不良的时候会没有食欲,但是当你有食欲之后,不一定会能够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第九章作者谈到了自尊、自信和自我

    就像再第二部分谈到的“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负责”一样,没有谁会来拯救我们,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一直如此。

    我们可以加固自己的界线,他们就像是细胞膜一样,通过选择性地渗透作用让滋养细胞的水分和营养物通过,将各种毒素挡在外面。

    你可以通过调节界线的渗透性来决定哪些事物、需求可以接受,哪些被排除在外。

    最后的最后,从头开始,做自己

    改变总是漫长的,难以承受的感觉可能会去了又来,就在你举的自己已经“克服”的时候,某些画面、言论、行为又会将你带回情绪混乱的境地。这就是像是在雨中登步,进一步退半步有时候甚至会退两步。

    但我们一直在前进。


    写在最后

    这本书中要大量的练习。大家可能要自己去看书和实践才能真正明白这本书的意义。

    另外,希望我们都可以治愈自己,避免重蹈父母的覆辙。

    他们的童年可能也并不完整。

    但我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如果能够打动你,点个赞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治愈童年的创伤——《与内心的小孩对话》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ps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