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成长励志
童模疑被母踢和17岁少年跳桥,家长还有解释和道歉的机会,却没有人

童模疑被母踢和17岁少年跳桥,家长还有解释和道歉的机会,却没有人

作者: 另一株向日葵jc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15:44 被阅读0次

1

前一阵子,小童模在影棚工作因闹情绪不配合被妈妈踢踹的视频流到网上,引起了网友的谴责。

后经多家网店店主证实,妈妈平时给女童接的工作很多,导致女童超负荷工作,以致不乖闹情绪。

事件发生后,淘宝店主忙着撇清关系,女童妈妈也在网上公开发表道歉信,说自己很珍爱女儿,当时是因为女儿在拍摄期间摔了东西,所以妈妈才忍不住发火,踹了孩子。

成人们都有机会解释和道歉,却没有人考虑到这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相比小童模被踢事件,令人更为痛心和震惊的是17岁男孩跳桥事件。

男孩因在学校跟同学发生口角,被妈妈指责,一怒之下跳桥自杀。

从视频上能看得出来,妈妈和孩子当时都是在情绪的最高点,都非常的愤怒。妈妈在盛怒之下把车停到车来车往的马路中央,根据对着后排座位的不断挥舞的动作,能猜出妈妈当时应该是在不断的指责孩子。

而那个17岁的男孩一定是被这种情绪和愤怒压的喘不过来,才选择了这样极端的方式。

事件发生后,男孩的母亲没有给出回应。大家能够猜想到这位妈妈一定是痛失爱子,伤心过度。网友们有的认为妈妈不应该对孩子如此的严厉。有的认为是孩子太过脆弱。但不论孰是孰非,现在再指责任何一方已经没有意义。

妈妈终究还是有解释的机会,但对于这个17岁男孩来说,没有被妈妈看见,没有被妈妈理解,可能是他选择这样极端方式的最根本的原因。

没有被看见的孩子,情绪和感受没有被足够理解和接纳的孩子,往往都是脆弱的。他们不容易承受生活中的困难,因为他们的背后没有强大的支撑,没有肥沃的、滋养他们的土壤。

2

英文的表达很直接,但往往却很准确很走心。

在英语里“我明白,我理解”的表达是I see。直译过来就是我看见了。

看见才能理解。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我们看了,我们看到了。但实际上那并不是真正的看见,那只是一种视而不见。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视而不见的情况太多了。

孩子开心的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们同学拿的那个电话手表可好看了,可高级了,还能视频。

妈妈头也不抬地说:你今天作业做完了吗?

孩子:妈妈,我今天语文考了100分。

妈妈:昨晚的那个奥数题你还没有做出来呢,今天回家继续做。

孩子表达的,妈妈都没有听到,也没有回应。妈妈只顾着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自己对孩子的要求。

武志红说,无回应之地是绝境。

看不见当下的这个孩子,就没有办法给她准确的回应,也没有办法跟孩子产生连接。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视而不见的教养方式养大,所以我们不会沟通,跟亲密的人之间也没有深入的连接。

大多数时候,跟亲密的人在一起,我们会看着他或者看管他,却唯独不能够“看见”他。

看着他,能看到他的表情、言行举止和表达。却对他表达之下的内心真正的需求视而不见。

看管他,一边看着一边管着,要求他按照我们想要的样子塑形,达到我们的满意。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看见。

真正的看见是对方向我传达的信息,我全心全意的接收到,感受到他的感受以后,积极的给他回应。这样我们之间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连接。

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看见即疗愈。

如果对方向我表达了一个信息,我却不接他传达来的信息,也不给他反馈,却急着向他传达我的信息,而对方这时恰恰因为自己的信息没有被接收,也无心去接我的信息。

这样我和对方之间看似在沟通,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但却没有产生连接,只是在自顾自的说着话。而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所谓沟通都是这种自顾自的沟通。

就像前面举的例子那样,如果孩子的感受长期得不到妈妈的回应,孩子就会觉得妈妈不懂自己,不理解自己,就会把妈妈推出自己的心门之外。如果这个妈妈又是一个特别强势,操控欲特别强的妈妈的话,那就很容易形成17岁少年跳桥这样的悲剧。

3

一个完整的、有连接的沟通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呢?妈妈应该怎样回应孩子呢?

我们还是看上面的例子。

孩子:妈妈,我们班同学带的那个小天才电话手表好高级啊,还能视频。

妈妈听到这个话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内心戏上演。比如,孩子是不是想要这个手表啊?这个手表这么贵,我可不能给他买。

当有了这个想法,妈妈回应的时候往往会急于否定孩子。妈妈可能会举例手表的种种不好,或者老师不让上学带,买了也没用之类的话。

但实际上,家长并不需要这样急于表达自己。当听到孩子说了这样的话的时候,家长可以只是沉默着听,或者是给孩子一些“嗯,啊”之类的助词回答表示自己在听。这样给孩子留出空间继续说。

有的时候,孩子的本意并不是想要买这个手表,只是羡慕一下,表达一下羡慕之情。当家长愿意把空间留给孩子的时候,可能孩子自己就会说,那个手表其实也没什么意思,我看也就那几个功能。孩子自己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一些更加积极的回应,使这个连接更加牢固的话。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说:“哦,听起来这个手表好棒啊!/这个手表确实不错!”一句这样的话就够了。

有的家长可能会急于表达说,你觉得这个手表这么好,是不是你也想要啊?可是孩子的话里并没有表达出这样的想法。想买手表,这是家长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家长说了出来,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提醒,容易把孩子引到这个话题上。这就属于过度倾听。

小巫老师说,永远把舞台留给孩子。

意思就是看见当下的这个孩子,根据他的需求给予回应,永远跟随孩子的表达而表达,而不是家长急急忙忙的跑上舞台,把自己猜测的孩子的想法随意端出来。

4

如果我们在每一次沟通时都能对亲密的人,尤其是孩子,给予他们这样的沟通品质,给予他们这样的看见和这样完整的连接。那我相信,网络上频频发生的孩子自杀或者是虐待儿童等相关事件会大幅度的减少。

有了父母深度的理解和看见,有了跟父母深入的连接,孩子在遭遇挫折时会更加坚强勇敢。并不会轻易被挫折打倒。外界的挫折和困难再多再难,也比不上父母的一句否定。

就像曾奇峰老师曾经说过的那样,唯有温暖御风寒!

当孩子们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温暖,他们才有力量抵御外界的风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模疑被母踢和17岁少年跳桥,家长还有解释和道歉的机会,却没有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qd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