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后感(一)

作者: 周卫英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01:06 被阅读26次

对于亚圣孟子,我知道的其实很少。虽然能背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贫贱不能移……”,对于他的著作,几乎没有读过。

孟子晚于孔子很多年,虽然没有见过孔子,但是通过自学也达到了孔子的思想和人格境界,所以后人尊称他为“亚圣”。儒家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

著名学者汤恩比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问题,只有靠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有识之士都提倡我们阅读经典。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老师说,阅读继承要追根溯源,才能见别人之不能见。

但是经典都是古文古语,不但难懂,而且很枯燥,感觉离现代生活似乎很遥远,实用性不大,所以真正能潜心读进去的人并不多。

现在出版的书籍,字体都太小,我阅读很费眼睛。周末去嘉汇汉唐书城购得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字版《孟子》《墨子》《礼记》,决心认真研究古代大思想家,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首先阅读分析思考一段很简短的《孟子·离娄上·二》。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想成为好君主,就要尽到做君主的道理;想成为好臣子,就要尽到做臣子的道理。二者都效法尧、舜就行了。不用舜侍奉尧的态度来侍奉君主,就是不敬重他的君主;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就是残害他的百姓。孔子说:‘道路只有两条,仁和不仁罢了。’对百姓残暴太厉害,就会自身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身危险、国家削弱,死后被加上‘幽’、‘厉’这类恶谥,即使他有孝顺的子孙,一百代也无法更改了。《诗经》上说:‘殷朝的借鉴不远,就在前代的夏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是因为他心里有规矩和“道”,有尧、舜、孔子可以效法,有“仁”可以选择,有《诗经》《论语》等经典可以学习。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孟子,还要向前探寻文化的根本,学习尧舜孔子甚至更早的圣人,阅读更早期的典籍。


齐悦梦想大型社群第25篇

相关文章

  • 《孟子》读后感(一)

    对于亚圣孟子,我知道的其实很少。虽然能背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

  • 《孟子》读后感

    这一暑假我们还是和去年的一样文言文阅读,当然文言文十分的难理解,可是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已经学习文言文很长时间...

  • 《孟子》读后感(六)

    仅仅能背诵和解释《孟子》的文字,并不是真正懂孟子。必须把孟子的思想落实在行动中,成为习惯和性格,达到圣人的层次,才...

  • 《孟子》读后感(五)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 《孟子》读后感(二)

    今天读《孟子》,才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家喻户晓的老话是圣人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 原文是:“...

  • 《孟子》读后感(三)

    孟子的肉体生命虽然已经消失两千多年,但是他的思想和精神都记录在典籍中,而且被后人研究继承发扬光大。 打开《孟子》,...

  • 《孟子》读后感(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古代名言我很熟悉,但是刚刚才知道它出自《孟子·尽心上·九》。 孟子谓宋勾践曰:“...

  • 《孟子学说》读后感

    孟子学说主要讲了孟轲生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全靠母亲不停地织布,才得以勉强度日。 有一天,孟母看到孟轲和...

  • 《孟子学说》读后感

    孟子学说主要讲了孟轲生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全靠母亲不停地织布,才得以勉强度日。 有一天,孟母看到孟轲和...

  • 2018年个人十件小事

    1.集中时间和精力,通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并写下读后感4万余字。 2.假期和周...

网友评论

  • 466969026bff:你非常棒!💪💪
    周卫英:@荷香听雨 谢谢!🙏🙏🙏
  • 切糕大大:现在的人,别说阅读深奥难懂的古籍经典,就连现代经典都少人问津,都喜欢快餐文化,而不能潜心静气地研究经典。周老师你是我们的好榜样!
    周卫英:@切糕大大 谢谢!

本文标题:《孟子》读后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rw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