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古代名言我很熟悉,但是刚刚才知道它出自《孟子·尽心上·九》。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是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应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后人把原文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的第二个“善”字改为“济”,是为了更能准确地表达孟子的思想。
这句话虽然被广泛传播,家喻户晓,但是许多人却不知道它的出处和原文本意了。不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境,就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古人。所以读经典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如同找到树的根,寻到河的源头。
这句话既有儒家入世思想,又有道家处世思想,合起来就是佛法讲的“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业”。再一次证明了儒释道本来就是一家。
自古雄才多磨难。人生必然要经历困窘时期,正好可以修道养德弘义,积蓄力量,培养定力和智慧。相当于隐居、闭关、无为、出世、自度。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绝境的尽头就是发达和成功。此时就可以入世度人,服务社会,利益大众,无所不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实现精神的永恒。
一个成熟的人,不求别人的理解。有人理解也快乐,无人理解同样快乐。逆境时快乐,顺境也快乐。
(2017.11.14)

网友评论
儒要利他,道要利己,佛要让人去死(成佛的都死了,比如鲁智深)。
甚至可以说论语与提到“骄且吝".
龙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