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后感(四)

作者: 周卫英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07:25 被阅读28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古代名言我很熟悉,但是刚刚才知道它出自《孟子·尽心上·九》。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是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应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后人把原文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的第二个“善”字改为“济”,是为了更能准确地表达孟子的思想。

这句话虽然被广泛传播,家喻户晓,但是许多人却不知道它的出处和原文本意了。不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境,就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古人。所以读经典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如同找到树的根,寻到河的源头。

这句话既有儒家入世思想,又有道家处世思想,合起来就是佛法讲的“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业”。再一次证明了儒释道本来就是一家。

自古雄才多磨难。人生必然要经历困窘时期,正好可以修道养德弘义,积蓄力量,培养定力和智慧。相当于隐居、闭关、无为、出世、自度。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绝境的尽头就是发达和成功。此时就可以入世度人,服务社会,利益大众,无所不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实现精神的永恒。

一个成熟的人,不求别人的理解。有人理解也快乐,无人理解同样快乐。逆境时快乐,顺境也快乐。

(2017.11.14)

《孟子》读后感(四)

相关文章

  • 《孟子》读后感(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古代名言我很熟悉,但是刚刚才知道它出自《孟子·尽心上·九》。 孟子谓宋勾践曰:“...

  • 《孟子》读后感

    这一暑假我们还是和去年的一样文言文阅读,当然文言文十分的难理解,可是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已经学习文言文很长时间...

  • “四书五经”是指什么?

    (1)“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合称为《四书》...

  • 《鱼我所欲也》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记录孟子的言论、活动,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 孟子编(四)

    孟子最推崇的莫过于文王和虞舜了(孔子暂且不表)了。 若是实行文王的仁政,最多七年就能掌握天下了。可见孟子对文王的政...

  • 孟子四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认为:恻...

  • 《孟子》精华摘要(1)

    《孟子》 >> 孟子解析心的内容为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孟子》精华 >...

  • 性本善

    今天我学了孟子的一篇文章,选自《孟子》: 四端 《孟子》选读 孟子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 有之I恭...

  • 孟子——为君之道

    《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所住,书中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行。 孟子在书中用很多的笔墨来写其对为君...

  • 走进经典之二:《孟子》

    四书之《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

网友评论

  • 07fcbc1f5c97:儒道释明显对行动的要求完全不通,怎么可能同时实行。
    儒要利他,道要利己,佛要让人去死(成佛的都死了,比如鲁智深)。
    07fcbc1f5c97:@周卫英 中国之所以有人说儒道释相通,那是因为这三个种学说在中国被异化了,都成了法家思想的遮羞布,所以多遮两块也没什么影响。
    07fcbc1f5c97:@周卫英 除了藏传佛教有活佛,你看到那个活人成佛了?
    周卫英:@知者无惑 你对佛法有误解。佛是活人成的,不是死人成的。
  • 07fcbc1f5c97:然而孟子的对自己的态度正是<巨婴国>那本书里说的全能自恋。
    甚至可以说论语与提到“骄且吝".
  • f20cbc2de98d:海纳百川
    龙马精神
    周卫英:@咖啡秀丽 谢谢!😊😊😊

本文标题:《孟子》读后感(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ew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