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后感(六)

作者: 周卫英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08:46 被阅读38次

仅仅能背诵和解释《孟子》的文字,并不是真正懂孟子。必须把孟子的思想落实在行动中,成为习惯和性格,达到圣人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孟子。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说:“舜居住在深山里,与树木、石头作伴,与鹿、猪相处,他区别于深山里不开化百姓的地方是很少的。(可是)等他听了一句善言,见了一种善行,(就会立即照着去做,)像决了口的江河一般,澎湃之势没有谁能阻挡得住的。”

孟子能理解舜,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智慧品德高度。舜能成为被后世敬仰崇拜的圣人,是因为他不但有取法乎上的眼力,而且有排山倒海一般的行动力。

现代人说自律才能自由,自律才能成功。老子说,无为才能无不为。孟子早就知道自我克制的重要性。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说:“不要让自己干不想干的事,不要希望得到自己不想得的东西,这就行了。”

圣人强调的,都是许多人做不到的。普通人喜欢事事放纵自己,优秀的人擅长时时约束自己。

人们都喜欢顺境,喜欢享受福报,喜欢平平安安。然而智慧和慈悲是从坎坷苦难中来的,幸运的人肯定不会有高深的见识和博爱的胸怀。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说:“有德行、智慧、谋略、见识的人,常常是因为他生活在患难之中。只有那些孤臣和孽子,他们持有警惧不安的心理,考虑忧患很深远,所以通达事理。”

成功是被绝路逼出来的。患难孤独给人制造生理心理的难受和痛苦,也能使人灵性苏醒,潜能开发。

孟子从小失去父亲,古人说的三不幸,他已经占了一个。他的仕途不顺,不被君王重用,所以潜心从事选拔培养英才的教育事业,著书立说,成为流芳百世、影响全球的伟大教育家和圣人。所以说艰难困苦就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2017.11.15)

《孟子》读后感(六)

相关文章

  • 《孟子》读后感(六)

    仅仅能背诵和解释《孟子》的文字,并不是真正懂孟子。必须把孟子的思想落实在行动中,成为习惯和性格,达到圣人的层次,才...

  • 孟子编(六)

    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由来已久,孟子特别推崇。 告子说,河有东西流,性无善恶势。孟子说,人性善犹水向下流,不可阻挡...

  • 《孟子》读后感

    这一暑假我们还是和去年的一样文言文阅读,当然文言文十分的难理解,可是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已经学习文言文很长时间...

  • 《孟子》(六)--公孙丑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 、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

  • 孟子六境界(转载)

    孟子在《尽心下》一文谈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

  • 《孟子》的智慧(六)

    仅仅能背诵和解释《孟子》的文字,并不是真正懂孟子。必须把孟子的思想落实在行动中,成为习惯和性格,达到圣人的层次,才...

  • 《孟子》读后感(五)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 《孟子》读后感(一)

    对于亚圣孟子,我知道的其实很少。虽然能背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

  • 《孟子》读后感(二)

    今天读《孟子》,才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家喻户晓的老话是圣人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 原文是:“...

  • 《孟子》读后感(三)

    孟子的肉体生命虽然已经消失两千多年,但是他的思想和精神都记录在典籍中,而且被后人研究继承发扬光大。 打开《孟子》,...

网友评论

  • fe8b8118ffa6:他的仕途不顺,不被君王重用,所以潜心从事选拔培养英才的教育事业,著书立说,成为流芳百世、影响全球的伟大教育家和圣人。
    ————————
    所以我总觉得屈原不是为了爱国而投江,是为了他自己。看看《离骚》《涉江》就知道了。很自我的一个人。
    孟子是大境界。他倡导人要有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fe8b8118ffa6:@周卫英
    我很钦佩孟子。
    fe8b8118ffa6:@周卫英 😓
    周卫英:@凡淞对屈原有独到见解,很好!
    能看到孟子的大境界,说明你本身的境界就很大。👍👍👍

本文标题:《孟子》读后感(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pw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