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发明文字(6)

作者: 尘世小书虫 | 来源:发表于2017-07-06 05:13 被阅读95次

    本文为原创,引用或转贴请私信。

    文字起源的过程,本文将介绍几个新的观点和推测。

    文字是人类经过长期积累,一点一点发展完善的吗?

    目前对文字的诞生方式似乎只有一种定论。就是先出现象形符号,然后经历漫长的时间,人们逐渐将象形符号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来记录更复杂的信息,于是产生了完善的文字系统。

    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两河流域的考古成果。古时期,当地的贸易很发达。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人们会在封口嵌入一块泥巴,在上面画上带有自己独特标志的“戳(印章)”。后来出现了专门从事运输工作的商人队伍,于是上面提到的“印章”中就逐渐增加了更多的内容,除了“商标”之外,还会加入有货物统计信息。比如,多少袋麦子、多少罐蜂蜜、多少头牛等等。渐渐地,象形文字就滥觞于这种过程之中。后来,苏美尔出现了大规模的土地私有化。大型土地拥有者,比如神庙或者国王,在管理这些土地的过程中需要记录大量的信息。比如,土地的位置、丈量信息;租赁信息;农具管理;收成、入库和交易信息等等。这些实际需求将原始象形文字推向实用化,同时也诞生了书记员这个职业。

    在其它的人类文明起源地,文字很可能是在短时间内就发展成熟的,比如古中国。这个猜测诱发于先秦考古中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安阳殷墟是已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 甲骨文的出土地。里面大量的龟甲与兽骨上存在着成段落的甲骨文。这些龟甲与兽骨都来源于占卜祭祀,用来记录结果的。

    奇怪的是,甲骨文似乎是在殷墟存在的这270多年间一下子产生并成熟起来的。之前的殷商遗址中并没有发现过这种文字早期的形态。这引发了学者针对两个不同可能性的猜测。

    第一,如果继续认可文字是长时期逐渐成熟的观点,那么甲骨文发展中缺失的这个环节很可能是在记录媒介的转换上。我们现在考古所能发现的古代文字记录都是存在在能够经久保存的材质上,比如,骨片、泥板、石碑等等。如果当时的古人喜欢使用树皮作为书写媒介,经历了几千年的潮湿气候,这样是很难给后人留下什么书写的证据的。如果说甲骨文属于这种情况,其经过缓慢的发展逐渐成熟,直到在殷墟时期由于大量使用骨片和龟甲用于占卜,才为后人留下了作为文字的证据。

    同时,部分史学家也提出了下面的可能,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字 — 甲骨文是在很短的时间产生的。准确的说,就是像传说中的仓颉造字,甲骨文是由一个或者同一批人发明完善的。这个过程是理论上可行的。无论是表音还是表意文字,在口语语言已经完善的状态下,只要设计出口语所对应的不同书写(词汇或者字母),直接就产生了系统的书写语言。

    相反,人类社会口语语言的产生的的确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比人类先祖的喉部发育情况,人类直到晚期智人时期的喉骨结构才允许发出类似于当代人类这么多抑扬顿挫的音节。他们的颅骨底部变得拱起,形成一个盖子形状覆盖在咽部之上,同时把直立人向外探出的面部向里面拉过来,这个时候的人类才逐渐具备了口语语言的生理条件。这个时期是大致在3万年之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么发明文字(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tc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