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四·五三】
吾乡诗多浙派,专趋宋人生癖一路。惟小同以明七子风格救之。《温州感旧》云:“十载曾游地,三秋怅别时。郗生仍入幕,谢客旧题诗。潮落沙痕在,舟轻塔影移。霜华今夜白,偏惹鬓边丝。”
小同,清代人。不详。(资料缺)
温州,今温州市,简称“温”或“瓯”,浙江省地级市。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处州析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意思是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路置府,温州路改为温州府,辖永嘉、乐清2县及瑞安、平阳2州。其后以至清末,四五百年间,名称隶属相沿无变。1981年,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郗生,指恒温的幕宾郗超(字喜宾)。郗生入幕,语出《晋书·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桓温因为安排郗超偷听机密谈话而觉得很难为情。谢安虽心中不满,嘴上却开启了玩笑:“哈哈…… 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谢安借郗超的字号一语双关,说得大家一阵哄笑。后因称参与机密的幕僚为“入幕宾”。
谢客旧题诗。温州乐清县有谢公山。明•永乐戊戌(1418年)《乐清县志》载,刘宋时永嘉郡太守谢灵运曾来游此山,故名谢公山。今名“九牛山”。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