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习了《立政》前部,它是周公向成王阐述设官理政的法则,未完,今天继续往下读: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贲、綴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烝,三毫阪尹。”
注释
克知三有宅心:能够知道事、牧、准三宅的心。
灼:明白,清楚。
长伯:官长。
三事:指治事、执法、治民三件事。
趣马:负责养马的官。
小尹:趣马的属官。
左右携仆:君王的近侍官员。
百世庶府:负责王室杂务的官员。
大都小伯:大都为公的封地,小都为卿的封地,大都称都,小都称伯。
艺人:征收赋税的官。
表臣百司:指外臣百官。
尹伯:泛指各官之长。
庶常吉士:指众多主管常务的官员。
司徒、司马、司空:合为三卿,又称三公。
亚旅:大夫。
夷:东方的国家。
微:南方的国家。
卢:西方的国家。
三毫:殷商的故都。一在河南商丘东南,又名南毫,相传为成汤居住地。一在今河南商丘北,又名北毫,相传为诸侯拥戴成汤为盟主的地方。一在河南南偃师西,相传为成汤攻夏时的居住地。这里的三豪是指殷商移民居住的地方。
阪:夏的故都。尹:官长。
译文
到了文王、武王,他们能够知道三宅的想法,也能了解三宅部属的想法,以敬奉上帝的诚心,承上帝之德,为民众设立官长。设立的官职有:任人、准夫、牧,分别掌管治政、扏法、治民三事;虎贲、缀衣、趣马、小伊、左右携仆、百可、庶府(这些官员为君王的近臣);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这些官员是府中之官,为王执行政务);司徒、司马、司空、亚旅(这些是诸候的三卿及次于卿的大夫,负责处理侯国事务);夷、微、卢烝(这些是封疆之臣,负责处理边疆事务);三毫阪尹(这些是管理夏商遗民的官员)。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以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
注释
常事司牧人:指上述各官员。
以:且。俊:为动词,选拔。
攸:所。
庶狱:各种狱讼案件。
庶慎:各种敕戒的事。
用违:用与不用。
敉(mi音米):完成。
替:废弃。厥:其,指文王。
义德:善德。
容德:宽容的美德。
丕丕:大而又大。
译文
文王深知三宅的想法,所以设置常任、常伯等官职,并选用胜任官职的有为才俊。文王不兼管各种教令,也不兼管各种狱讼公案件及敕戒之事,全部只由主管官员和理民之官决定用与不用,对于各种狱讼案件和敕戒之事,往往不敢过问这些。一任主管官员去处理。接下来,到了武王,只一心依循文王的治国之道,不敢丢弃文王的大义和明德,谋求顺从文王的大德。因此,文王和武王一起承受了这伟大的王业。
“呜呼!孺子王矣!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乱;相我受民,和我庶狱庶慎。时则勿有闻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未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
孺子:指成王。
继自今:从今以后。
译文
啊!年轻的君王啊!从现在起我们要设官理政,设立司政司的立事、司刑狱的准人、司民政的牧夫等官职。我们要了解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好好处理正事,管理我们所接受的上帝和先人赐予的民众,平治各种狱讼案件和敕戒之事。这些事情不可代替,即便是一句话的小事儿都要谨慎注意,我们必须自始至终,都要重用有德之士让他们来治理周朝的民众。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
注释
旦:姬旦,周公自称。
译文
啊!我本人已把所听到的关于禹、汤等先王任用贤人的美言都告诉君王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周朝的贤子贤孙,千万不要在狱讼案件和敕戒之事上犯错,只让司政事的立事、司民政的牧夫、司刑狱的准人去治理。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儿,未完,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