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时候,家长都想做的更好,但是有时候苦于没有方法,不懂界限,按照书本上说的行不通,按照传统做法又觉得做得不好。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原则”让我们来参照,一起来看看。
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
1 家长教育孩子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家长们普遍认为对付不乖的孩子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控制,也就 是惩罚孩子,因为其行为举止令自己完全无法接受。另一种办法则是反 向的极端——放任,因为他们感到无可奈何,所以只能两手一摊干脆放 弃,任由孩子熬夜、逃避洗澡、想吃什就吃什么——无论是什么要求都 加以满足。放任型父母缺乏坚持,对规定限度或者严格要求缺乏信心。 当然,也可能是他们认为没有管教的必要,和孩子平等地做朋友才是最 好的办法。总而言之,这两种类型的父母都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 好的处理方法。
在“怎么都行”的放任型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则缺乏约束 和规矩,而且没有群体归属感。这些孩子往往个性散漫,他们因为没有 得到管教,所以不具备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依赖感。他们常常会感到 恐惧,因为他们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爸爸妈 妈没能为他们建立起一个正常的家庭结构关系。结果导致许多被放任的 孩子变得和被控制的孩子一样: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在是非观念和情 感上遭遇严重的困难,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活动,因为他们渴 望找到一个可以归属的地方和某种亲密的依赖关系。如果孩子无法在家 庭中满足这些需求的话,自然就会跑到家以外的地方去寻找。
误区二: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午饭过后才一个小时,孩子就说:“我饿了。”妈妈轻描淡写地回答:“你怎么可能会饿!我一个小时前才给你吃过。”这是轻视孩子感受的一个典型例子。
轻视是一种最简单、最下意 识的反应,每个人都有可能会这样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正确的或者 有益于孩子健康的行为。
一味地强求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你会让他们觉得,如果不遵从你的 命令,就无法让你满意。
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如果孩子被父母过度地控制(包括行为上和情感上),他会渐渐养 成以下两种对待事物的态度中的一种:一种是不当回事。这样的儿童将 变得善于压抑自己的感情。另一种就是叛逆。这种孩子可能会在私下里 伤害无辜的同伴、兄弟姐妹或者宠物,长大以后,他们还喜欢操纵别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有影响力的 老师,因此要以身作则,学会尊重孩子的不同想法和感受,你可以约束和管教,但不要使用暴力。
婴儿期的教育方法:
反复模仿宝宝所发出的声音。宝宝都喜欢有人跟他说话。与宝 宝面对面坐着,当宝宝发出某种声音的时候,重复他的发声。这可以帮助他建立起信心,鼓舞他 的自尊心,因为他意识到妈妈和爸爸不仅仅是在看着他,也在 听他说话。
享受触觉游戏。用宝宝的小毯子摩擦你的脸,然后说:“噢!好 软啊!”然后再用它去摩擦宝宝的脸颊或者大腿,并问他:“喜 欢吗?是不是很软呢?”暂停一会儿等待宝宝的回应。如果宝 宝咯咯笑着伸出他的小手的话,继续这个游戏。
通过动作和歌唱,让孩子和你一起做运动。宝宝喜欢听到父母 的声音。在播放 CD 之前先自己来唱歌,并抱着宝宝随着节奏 一起移动。你也可以问孩子:“想不想听音乐?”然后放上一张 CD。
说个不停。婴儿通过听你说话来学习语言。在把宝宝抱起来换 尿片之前,先说:“妈妈要把你抱起来——我们要换尿片喽!” 或者在喂他吃饭之前,先说:“吃饭饭了,饿不饿啊?”
早点开始情感启蒙。婴儿通过被照顾和被疼爱来学习如何去关 爱别人。你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宝宝的情绪,你可以说:“哦,你 好像有点烦。妈妈在这里,一切都会好的。”
02 如何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
提供一个过渡性物品。鼓励孩子依赖一个过渡性物品,如可以 抱在怀里的毯子或毛绒玩具,你可以在婴儿早期就把这样的物 品送给孩子来培养他们对它的依恋。
用频繁的短暂的分离来让孩子逐渐适应。如果你预先知道要离 开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的话,为了让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不时地离开孩子一会儿,例如去邻居家待一会儿或者快速地 出门办点琐事。和宝宝演习一下短暂的分离,告诉孩子你要去 隔壁的房间,但马上就回来。
让你的保姆早点来。如果你雇了人来看护孩子的话,可以让她(或者他)早一点来,好让你们三方能花一些时间在一起,然后 再离开。
高高兴兴地离开。如果你想让宝宝把你的来去当成是一件快乐 的事情,就不要偷偷摸摸地走。尽管偷偷走开会让你觉得更好 受一些,但对于孩子可不是。你应该让他看到你离开,即使他 眼里含着眼泪。如果你总是溜走的话,他会更加担心你会随时 消失。你要说再见,然后尽量让他忙于一个有趣的活动来分散 注意力。
不必内疚。最后一点是不要因为孩子的眼泪而感到有负罪感。 要知道这都是暂时的,你和孩子都会熬过来的!但不要不在乎 孩子的痛苦,也不要因为孩子吵闹着不让你离开而对他们发火。 父母时而会因为孩子的依赖而感到满足,但时而也会因为他们 的黏人而感到焦躁和厌烦,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绪。所以, 父母要设法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尊重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之 间找到一个平衡。
03关于打屁股教育
没有暴力只有呵护的环境才最利于发育。
在大脑发育早期遭受过忽略和压力的动物 在成年后更容易恐惧、焦虑和紧张。我们认为人类也是如此。”打孩子的父母却会在无意之中造成这种恶果。
打屁股会降低孩子的智商,而平静和安定的状态是最利于大脑学习的。如果孩子因为挨打而感到愤怒或是害怕的话,他就会变得提心吊胆,学习的进展也就戛然而止。经常生活在对暴力的恐惧中的 孩子会处于半惊慌的状态,在学习上自然也难以提高。
在学校里表现最差的孩子往往都来自有问题的家庭。不正常的家庭生活容易导致孩子成绩不好、辍学、早孕或者吸毒。这种孩 子的父母通常有暴力倾向或者对子女缺乏关爱,结果导致这些孩子为了 自我保护而自然而然地与有类似经历的人走到一起,甚至可能会为了寻 找家庭的温暖和弥补情感上的空虚而加入帮派团伙。
不能打,那该怎么办?
弄清楚你自己的“心结”在哪里,以确保自己不会把怒气和 烦躁趁机发泄到孩子身上。
如果你发现自己火气太大而无法冷静教育孩子的话,就找个地 方先“降降温”。
从婴儿阶段就开始引导孩子并适当约束。
经常和孩子沟通你的想法和感受。
讨论你目睹某些事情的感受。
关注并包容孩子的感受,但同时也要设定限度。
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兑现)。
如果你的孩子做到了言而有信,就要给他鼓励。
给孩子提供一段“反思的时间”或是“冷静的时间”,如果是三 岁以上的孩子,你可以和他一起聊聊他刚才的行为,并问他下 一次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我将在下一节讨论该种方法。)
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有时候孩子可能 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做,他需要你的指导。
04 当孩子耍脾气的时候怎么办?
提前计划。事先提醒孩子:“妈妈要去买东西,但之后我们可以 去吃汉堡和奶昔。我知道你不愿意去买东西,但妈妈确实需要 你的帮助。”
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同情。“我知道因为妈妈不让你从婴儿车里 下来,你就生妈妈的生气了。我很抱歉让你等这么长时间,马 上就好了。”
保持冷静。如果孩子行为失控的话,冷静地把他抱起来带到车 上去。让他知道你会帮助他,而且会等他先冷静下来再说。不 要和孩子争吵或者威胁孩子,更不要对孩子动手。
不去理睬。只有你在家的时候才能这么做。如果你觉得孩子正 在试图引起你的注意,而你已经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没有奏效的 话,你可以适当地不予理睬。但你一定不能走远,而要装作你 在忙其他事情:例如洗碗、查收电子邮件或者读书。此外,千万 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或者和他争吵,那样只会火上浇油。
05 孩子咬人怎么办?
小孩子咬人是最难对付的问题之一。小孩的咬伤很容易感染,所以 你应该将其视为一个安全问题而立即制止。
咬人行为在幼儿群体中非常常见,尤其是那些还不太会说话且爱冲动的孩子。孩子精力过剩或者过于兴奋的时候,就有可能选择用咬人的方式来发泄。但也可能是长牙的原因,啃咬会让他们觉得舒服一些,或 者他们看到被咬的人的激烈反应觉得很过瘾。多数情况下,孩子咬人都 是因为焦虑时找不到其他的发泄手段。
如何纠正孩子咬人的习惯:
如果孩子咬人,立即把他带走。检查被咬的孩子,给他包扎、 拥抱和亲吻。向咬人的孩子解释,他会伤害到他人,而且这种 行为“不好”。然后说:“妈妈可以帮你,不许咬人,下一次一定 要先找妈妈。”
让孩子从事和他们发育水平相吻合的活动。
提供足够的玩具,以免争抢。
告诉孩子可以拒绝别人的要求,但不能咬人。
多关注咬人的孩子,慢慢就能预测什么情况下他可能会咬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