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冒,谁都可能患上。
说到抑郁症,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产后抑郁。其实在中国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亿,每年因为抑郁症自杀的人口更是超过了20多万。抑郁症也会主动找上青春期的孩子。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整体认知水平上升了一个很大的阶段,他们开始有了自我认知,不再只是听从父母的话。当自我认知和现实不符合时,孩子内心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心理上也会产生压力。
伴随青春期同时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竞争和社交上的琐事。烦躁,焦虑,失眠,绝望这些情绪开始伴随着孩子。
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释放,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心理疾病。
就像绷紧弦,孩子片刻不得自在。
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接受治疗,80%的人都可以被治愈。可怕的是,父母只是单纯的认为孩子到了叛逆期,所以忽视孩子的变化,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干预。孩子的心理疾病发展的越来越重,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3300598/056e9835bfd01b35.jpg)
我不怕死,我只是害怕活着。我更害怕成为众人口中的笑话。
这句内心独白,来源于最近看的一本关于抑郁症的小说-------《说来有点可笑》。
书中壮志凌云的克雷格,拿到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这意味着,他可以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开启幸福美满的人生。但进入学校以后,抑郁症却找上克雷格。
这本书读起来会觉得有点荒诞,有点让人啼笑皆非,正如书的名字一样,说起来又觉得可笑。
但这本书描写的事情和场景却又是非常真实,贴近生活。主人公克雷格在学业,友情,家庭,以及追求自己梦想中遇到的问题,正是当下青春期孩子正在经历的问题。
同名电影在2011年就已经上映,豆瓣上评分7.8的治愈系电影,非常值得去看。但电影和小说看起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看小说,能让我们通过细节描写,更好的体会到,一个抑郁症的孩子内心活动以及他真实的想法。
书的开篇,一群年轻的少年,聚在一起,热火朝天的聊着,但主人公克雷格却对所有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对活着都没有动力,这种冲突让人迫不及待的想探索这个少年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他患上了精神疾病。
![](https://img.haomeiwen.com/i3300598/9df58b23b8312e58.jpg)
克雷格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学生。他一直认为,人就是要好好学习,不然就找不到女朋友,就没有体面工作,最后就要沦落到呆在精神病医院生活。这个念头的鞭策下,他非常努力地读书,从来不参加什么社交活动,在同学眼里,克雷格就是一个异类。
在来到梦寐以求的高中后。他发现,在这个精英集中的学校里,无论他再怎么努力,成绩依旧比不上其他同学。克雷格开始变得非常焦虑。克雷格有一个很爱玩耍的朋友,在克雷格眼里,这个朋友从来没有好好学习过,但无论在学习还是社交方面,这个朋友的成绩都碾压了克雷格。
同龄人的压力,成绩提不上去的压力,让克雷格慢慢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压在他情绪上的大石头越来越重。他开始失去做事的兴趣,精神集中不起来,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能完成,甚至连正常的饮食他都做不到。
心理医生告诉克雷格,病情反反复复发作的原因,是因为克雷格在乎的触角太多。学业,朋友,老师,对不确定未来的焦虑,这些都会让克雷格随时发病。
随着时间推移,克雷格病的更严重了,他开始有结束自己生命的念头。
在计划从大桥上跳下的过程中,一张温暖的床,一杯温暖的牛奶,一个温柔的妈妈,一本书,一个电话,让克雷格的生命有了转机。克雷格主动的走进了精神病医院。开始了治疗。这个结果和前面克雷格想的学习不好未来才会进精神病医院,截然不同。
书里详细描写了克雷格住院的时光。在住院的六天中,克雷格的病情也不稳定,时好时坏。
艺术来源于生活。
作者内德·维齐尼为了这本书,在精神病医院体验了五天。所以他笔下的精神病医院里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对话。每个人物形象都非常的鲜明。
最后,克雷格在医生和看似疯疯颠颠的病友的帮助下,逐渐明白了,影响自己情绪的触角是可以由自己来决定的。他决定放下对别人的期待。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克雷格开始接受自己,直面自己的问题,说出真实的想法。最终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锚——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
小说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极大地帮助你不做生活中的死人。
这本小说让我们能更清晰的感受到,一个少年,身陷心理疾病时的痛苦。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孩子走出来了,没有将自己逼疯,也没有让自己失去生命,一次自我救赎,仿佛就是涅槃重生。
看到克雷格撕掉了那个逼疯自己的高中的录取通知书。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和他一样高兴。
![](https://img.haomeiwen.com/i3300598/5783f7d5de14c342.jpg)
这个孩子是幸运的,可是现实中,有的孩子,却不是这般幸运。
在我们这重点的高中里,就有一个孩子,高考临近时,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实这个孩子之前和父母吵架的时候,曾经露出了想要轻生的苗头。只是父母一直以为,年纪轻轻,不会有抑郁症的,他的行为在父母眼里就是临场畏战,意志不够坚强。最后,父母却没有想到,孩子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要以为未成年人就不会得抑郁症。当孩子郁郁寡欢、无心向学,甚至嚷着“要自杀”时,有的时候真不是孩子在作,在叛逆,家长务必要当真,别漏掉孩子发出的求救信息。
当孩子遇到问题,砍掉触角并不能最终帮助他解决问题。旧的消失,还会有新的触角出来影响孩子。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放下,学会找到自我,活出自我。
如果你是父母,可以通过书中克雷格的心路历程,理解自己青春期的孩子,重视孩子的行为。青春期,不是只有叛逆一个代名词。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不好的情绪,一定要带上孩子寻找专业的帮助。
在生活中,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无条件接受孩子。
成为孩子的脚手架,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在。孩子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默默关注。
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家永远是他的避风港。
成为孩子追求梦想的引路人,请父母帮忙留意孩子生命中的天赋,并鼓励孩子找到它。
请告诉孩子,世界很大,活着很美好。你的生命独一无二,请勇敢的活出自己!
请告诉孩子,生命是你的,时间也是你的,请用美好的事物来滋养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