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惊了谁?
应景的话题是谈褚时健,从昨天起,他成了历史人物,功过是非并没有盖棺定论。其次,定论由谁,也是说不清楚的。他生前不是体制的人,尽管他曾经在体制内。他由民间定论,民间只能当传说,他由官方定论,他早不属于官方。他由书生定论,书生自古根本不成为定论的主角,即使定了,也不会被人当个数。
历史上的定论,如今更是改来改去的多,如岳飞,还有成吉思汗,还有武训,还有孔夫子,……这几十年,似乎找到一条属于长久一点定论的东西。诸如秦桧,古代极少有去翻案,而今有人忙着去做这事。何况一个本身有争议的人物,褚时健,曾经官,死前民。曾经人物,又为罪犯,曾经成功,晚节不保,而后又有新生,……一生好坏功劳罪罚,是按时期算,还是按一生计,似乎都说不清。更多人如我,读到他的事,并不是全貌,也不可能一定是原因结果。
但褚时健给时代提供了一个标本,这个标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有价值存在。也在人性与现实,人性与财富方面有思想的作用。同样,他是这个时代某个时期的混合物,纠缠在一起的能够说清楚并不容易。定论之说更可缓行。
褚在救了一个一个厂子,他的贡献与他实际所得,合理与否?
他的家庭成员与他的企业关系,是原罪,还是当时普遍情况?(今天,是不是还有这种情况?)
当时他与政经社等各种关系,是不是计划经济与市场冲突转型时期的必然?(这与当下的国企,央企,代表人民经营的人,如何计成绩与报酬?中央反腐,对这一块始终不放。像由国家建设起来的企业,企业人员的高薪合理度是什么?X想某庆,一年多少亿薪水,真的是能力?)
褚退休之际分钱,犯罪,入狱,此罪真可原谅?真成为他后来励志的反推力?为什么普通民众的观感差异巨大?后来好多把国企私有化的,又如何去定论?(曾经一位学生家长就说当时他希望自己的厂(国有的)倒了好,因为可以买过来。)像这样一批的人,与褚比起来,罪与罚,今昔可换?
褚入狱,其女自杀,一家不成家,他反思了什么?人性,原罪,私欲,亲情,金钱,……这些都不是只有他的经历。
褚出狱后,重新成为褚橙王,创业励志,是不是就是中国企业精神之路?
褚作励志人物,基本上属于民间,他能带来现代企业?还是仅仅是个人财富之路?中国现代企业家,真正的样子内核是什么?
如何宽恕他的入狱一节,今天中国行吗?
向他靠近的王石,终从万科失势,还有王健林,也成为问题,……中国要什么样的企业家?
中国今天和未来需要什么样财富和财富创造者?
(前面有揭港富豪,无一是一穷二白而成功的,所谓苦难小时候,都是选择性说辞。)
一个国家民族社会长久发展,处理好财富与财富创造,将是长久艰难的话题,也是要正视要解决的大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