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每天坚持写作的大部分文字是我与女儿的教育故事。我写作的目的也很简单---反思自己,让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结合起来,让教育不再盲目。有时候,女儿和我因为一件事有争论或者我们共同遇到成长的突发教育状况,我甚至窃喜,很高兴写作有了素材。但是,随着大大小小的一些事情被熨平,烙展,生活如平静的湖面,波澜不起时,我就东拼西凑写一些堆砌的文字。有时候自己也不甚满意,但是,我知道即使写得不太理想也比搁笔不写要好的多。这样的写作习惯让我的内心无比踏实。我实在舍不得浪费周一到周五的零碎时间,让自己错过了工作中反思和进步的机会。周末,我尽量让自己充电,在陪孩子上兴趣班之余,利用大块儿的时间看书。
今天是周五,下午没课,恰好杂事也处理完了。忍不住要一口气将李希贵老师写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看完。整整三节课的时间,我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一边感慨,周围同事说什么事儿我都隐隐听不到了,看完后,觉得畅快,过瘾。
书中经典的语录太多,都特别接地气。“孩子(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和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关于这一点,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深有体会。很多孩子会因为在教室里闹矛盾,回家与家长诉说自己一面之词的委屈,有时候家长就会给我打电话以比较激烈的言辞诋毁另一个孩子甚至批评别的家长没素质。像这样一批评人就上纲上线的人不在少数,好像他自己足够道德,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以道德的高低来评价别人,这样的习惯其实很不好。因此,我常常会劝别人凡事不要将自己与别人对立,想一想自己如果是对方,换位思考,还会那么对别人苛刻吗?
书中写的个例更让人印象深刻:高一两个新生因为言情小说等不健康书籍的毒害,有一段时间被人发现他们会从女厕所的缝隙偷窥。读到此,我马上想到一些很不好的贬义词评价这两不可救药的孩子,甚至,如果报警的话,他们的行为估计也构成警告处罚。但是,李校长在了解了青春期孩子们的特殊情况后,在家访了解了全面状况后,想办法在学校为孩子们创造健康的环境;让家长陪孩子阅读健康,向上的书籍;老师还给他们安排了积极向上的同桌……慢慢地,将他们多余的热情的能量转化成正能量,孩子们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迷路歧途,同时面子也保住了,自己怀着感恩之心奋发向上,反而在比较短的时间有了很大的进步。
书中有一句对老师和父母的灵魂拷问:和孩子(学生)的一生的发展相比,权威算什么?书中讲几个孩子触犯了学校规章制度,按制度需要开除,但是最后老校长在给了那些孩子教训后,又让他们恢复了学业。然后郑重地告诉当时任副校长的李老师:和孩子一生的发展相比,我们的权威什么都不算,不能用制度把孩子们一棒子打死。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而生活中,孩子们的小错不断更是常见,所以,所谓管理一定要目中有人。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教师(家长)眼里不应该有坏孩子,只有暂时走偏路的孩子,需要我们帮助的孩子,教育者的眼睛里一定得有大写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