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宋 ]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初到贬谪地时的作品。此时他的“职位”是黄州团练副史。这是一个管理地方武装的“官职”,近似于现代乡里的武装部长。苏轼的黄州团练副史不过是个虚职。既无权力也无俸禄,近似于流放,不过比囚徒自由一些。只是生活无着。因此初到黄州,只能寄居在定慧院里。可见当时苏轼的生活有多么艰难。乐观旷达的他,真“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苏轼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深夜院中所见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弯残月好像挂在稀疏的梧桐树梢。残月、梧桐,夜深人静,营造的是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宁静幽寂的意境中,一位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的“幽人”形象出现。在万籁俱寂的时刻,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的诗人,就像一只孤单飞过苍穹的大雁。这两句,虚实结合,物我同一,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鸿、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直接书写词人自己孤寂、茫然的心境。孤独的词人,茫然四顾,似有所觅,找到的却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两句写孤鸿的遭遇。它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冷的梧桐枝叶间徘徊,心有千千结,却无处栖此身,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词人以鸿喻人,表达了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前人谓此词“似非吃烟火食人语”。源于它的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