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歌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他们交织了建安诗歌一代繁荣的格局,又各以其独特成就,辉映千秋。
从艺术形式上看,“三曹”诗皆多乐府。曹操现存诗21 首,全为乐府诗。曹丕现存诗44首,其中乐府诗24首,徒诗 20首。曹植现存诗96首,乐府诗51首,徒诗45首。
曹植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抒写五言诗的诗人,并以其众多的数量、上乘的质量,奠定了五言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
从艺术表现上看,曹操诗继承东汉后期“言志”、“讽时”的诗歌主张及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有着明显的叙事性、政论性。
而曹丕更多受《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的影响,虽也有少量诗,但绝大多数作品却“工于言 情”,特别长于离愁别怨的抒写。
曹植更是熔铸抒情精神,无情不可抒,无意不可入,以情感的丰富强烈,抒情手法的多样精湛,进而确立了中国诗歌的抒情品格。
从总体艺术风格上看,曹操诗慷慨悲壮,刚健雄放。敖器之《诗评》谓其“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操笔下,题材是重大的,常与大是大非、生死相搏的军事、政治活动相联系。
而建安诗人大量抒写的宴酣游乐、寄赠应答诗,曹操绝少染指。男女风情、日常生活诗,则更是与曹操无缘,他的境界是宏奇险峻的,有一种雄浑博大、震魂摄魄的艺术力量,笔触是恢弘粗犷的,情感是大悲大壮的。钟惺《古诗归•卷七》谓“直写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
曹丕“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风格婉约阴柔,悱恻缠绵。题材上,曹丕诗多写游子思妇、男女风情;笔触也必然细腻委婉,情感抒 发也大多凄凉哀怨。
曹植诗也慷慨悲壮,热血中肠,富有气势和力量。曹植诗也摧刚为柔,潜气内转,带有感伤抑郁、凄凉哀怨的情调,特别是后期诗多有此作。
总之,曹操诗主刚,有阳刚之气;曹丕诗主柔,有阴柔之美;曹植则刚柔相济,阴阳调合,兼而有之。
中国文论,大抵儒家主刚,道家主柔,而儒道结合、刚柔相济,则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标准。而曹植正以这特有的艺术风格,博得了崇高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