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的时候,我也算学习不错的,每个学期都可以拿到奖学金,我收到奖学金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书店去挑选自己喜欢的经济或管理类书籍,而且买的话就是买那种大部头的原著译本《经济学》,很厚很贵的。因为来之不易,又因为是用奖学金买的,我就会特别用功去读,经济学的基础也就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打下了。本科我的专业是信息学,经济信息管理方向,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是我们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学经济学比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都“难”,因为经济学需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史、货币银行学等等,我的感受是学习70%的量之后,才能够开始融汇贯通,解释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讲是最好的学,为了吃透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给的知识点,我选择了到同一个城市的理工科大学的高中同学那里跟他们“卖弄”一番经济学知识,我会跟他们讲:“我们天天在用钱,你们知道钱是怎么产生的吗?中国到底有多少货币在流通?”刚开始他们一头雾水,后面在我的讲解下逐渐明白了,从他们听懂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我掌握了这些知识点的证据。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讲课是最好的学习,教学相长的道理我除了应用在经济学知识的学习方面,我还应用在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计算机原理》那本书,我可是可以周末在宿舍里看一整天都不出去的,1998年的时候我大学二年级,很多人才刚刚开始拥有第一台PC机,因为我是计算机课代表的缘故,我就鼓足勇气做了计算机的家教,能买得起电脑并付得起私教费用的可都是已经上班的成年人,所以大二的时候,我经常可以用做家教赚的“巨款”犒劳一下自己,到学校里面的小面馆吃一大碗炒面,顺便看饭店老板为招揽生意准备给大学生们的VCD录像,很多电影我们就是在小面馆里看的,那是我们当年男生们校园生活最快乐的一件事。除了做家教,我还帮老师维护机房,还偶尔到我的信息学专业课老师家里去混顿饭吃,我教我的老师计算机知识,老师给我讲她们大学时代的故事,我的情商课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吧。毕业后,我才谈的恋爱,追我老婆的时候也没少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我帮当时的她主动献殷情整理她的电脑文件,给硬盘分区管理。学以致用,我算是把大学所学发挥到了极致了,解决终身大事我都用上了。
奖学金的激励让我学到了很多经济学知识,兼职计算机家教和机房维护员的经历让我体验到了更丰富的大学生活,融入社会的能力就是在大学的时候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大学毕业后,我只身来到遥远的上海闯天下,靠的就是在大学时候学到的知识和社会打交道的本事。第一份工作是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服务,第一年员工,第二年就带徒弟,第三年做内训师,第四年做项目经理,我在IT公司成长的很快。在IT公司第三年和第四年的工作,我是脱产读研究生兼职完成的,也就是说,实际上我是学生身份,一半时间读书,一半时间上班,我用上班赚到的钱足够支付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以至于我也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上班的人还是读书的人了。IT公司支付我的报酬,不是奖学金,我认为是“奖创金”,奖励我为公司创新服务的奖金,因为公司软件的内部培训手册是我完成的,同时我还负责了一个创新型项目的整体管理交付工作。读研的时候我学的是国际贸易学,互联网为媒介的国际贸易正在崛起,所以我的论文选择了互联网门户的营销模式研究。工作的体验大大帮助了我论文的完成,我的这份兼职对我的学业帮助很大,我的研究生导师也非常认同我在互联网领域的一些创新思维,鼓励我把这篇跨界论文写好。
大学的经历和研究生阶段的经历,让我感觉到,奖金激励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绝对不仅仅是物质,而是成就感。奖学金奖励的是一个学生的输入能力,奖创金则奖励的是一个学生的输出能力,学以致用的学是输入、用是输出,学用结合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适当运用激励机制,给大学生树立信心,用成就感引领大学生不断创新,成为对社会有用、好用的人才。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奖创金和奖学金的综合运用效果要好于单一的奖学金。研究奖创金设立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奖创金带动课题创新的积极作用,让大三、大四的学生社会实践和自己的学科紧密关联起来,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就业能力的锻炼。
教学相长,产教融合,这是我现在从事中国青年创客的创业导师工作时经常强调的方法,理论教学中,我们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员主动掌握所学知识;️教学中,我们采用企业向学员提供奖创金项目的模式,引导学员完成实践任务。教学相长和产教融合的搭配,实现了创客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奖创金的积极应用让青年创客在实战中掌握真正的创新创业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