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18:接受现实才能重新开始

作者: 时间有点忙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13:47 被阅读36次
    复盘

    2018已接近尾声。双十一剁手节火热进行中,硝烟弥漫眼花缭乱。这个时候复盘好像还稍显早,但对我而言确是刚刚好。

    去年也正是这个时候,我被调离原有岗位,开始一项新的开拓性工作。在集团战略转型的诉求下,我们要将内部积累的各项内里对外输出,简称对外赋能。从去年接到任务到今天,已整整一年。

    这一年,激情和挑战并存,困境和失落同在。就像是内部创业,有人经历过,但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机会体验。由此,我把这段经历分享出来。希望在经济寒冬来临,职场越来越难混的当下,你也能从中有所得,有所悟。

    一、背景

    复盘前,需要简单介绍下故事背景。我所在公司属于互联网电商企业,主营业务属于2C的范畴。所谓的战略转型其实就是从2C到2B的转型。这就好比原本是一个苹果树,转型就是要让他可以结出梨子。因此,从产品能力和系统能力上都是一次彻底的变革。

    而我所在的部门是公司的后台研发部门,就像是一个生产车间。这个车间之前生产的产品用于公司自己的员工,现在我们要这些产品输出到外部。这相当于从自给自足的计划经济,直接进入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在一条腿买入“市场经济”的时候,保障内部的“计划经济”仍然要平稳运行,而且仍然是部门的主要工作。因此,部门的属性仍然是一个车间。市场经济服务所需要的所有资源、资金、渠道等系统能力统统没有。

    而我的任务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完成产品输出的落地。

    二、复盘

    介绍完背景,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分享自己这一年。

    使命感源于价值认同

    跳出自己画的那个圈

    合作的前提是“利他”

    接受现实才能重新开始

    1. 使命感源于价值认同

    一个人的成功常常源自于强烈的使命感。然而,什么是使命感,如何获得使命感是一个长期困扰我的事情。

    有人说,使命感就是那个让你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时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达成的目标。于是问题又变成了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好像要回答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样困难。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突然明白了,使命感其实是每个人天生就拥有的一种朴素情感。这种情感源自于内心的价值认同

    就像你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尽心尽力,却不求回报。只要建立了这种内在的价值认同,你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和价值,便可以产生一种使命感。

    由于我曾经从事战略咨询工作的缘由,对于自己接到的这个工作在集团宏观层面的价值和意义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而当我读了《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这本书之后,又对集团提出的战略转型在国家层面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

    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资源(人才、渠道等),而传统企业由于粗放的发展模式积累了大量的资产,却由于技术、模式的落后以及融资渠道的减少和收缩,导致持续性发展受到挑战。

    投资女皇徐欣说:现在做企业如果不考虑互联网,基本就很难有存活的可能(大意)。原因是互联网企业构建了新的连接方式,他的业务边界几乎是无限的。就像美团一样,几乎什么业务都能做。因此,互联网企业向传统企业赋能,本质上就是供给侧改革的范畴。

    虽然自己做的事情并没有多大,但一旦赋予了它足够大的意义和价值,再小的事情也会让你突然产生一种使命感。一旦有了使命感,工作激情、责任感、自动自发等这些工作品质就都应运而生了

    在这一年里,几乎没有任何人给我安排任务。从整体的策略规划,到资源整合、内外渠道合作等具体的一件件事,我都在自我驱动下乐此不疲的执行。

    在目标导向下,过程的艰辛你都会自动忽略。用王兴的话说:你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越有耐心。

    使命感

    2. 跳出自己画的那个圈

    在最初的背景描述中,我做了一个“生产车间”的类比。其实这就像是一个大圈,我们原本都在这个圈圈里。可我们想做的事情,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都在圈外。

    在最初的规划做完之后,紧接着就面临如何落地的问题。

    规划,官宣一点说是沙盘推演、运筹帷幄;通俗一点说就是有逻辑的鸡血,有理有据的意淫。而无论怎么挥毫泼墨,在真正要落地的时候,各种现实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

    比如最现实的问题,我如何把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宣传出去,只有先触达用户才能谈后面的事情。可我们的定位是后台研发部门,没有营销资源、渠道,也没有预算。作为一个成本中心,申请额外预算是绝对不可能的。怎么办?

    我手里的牌:一群着装随意不善言辞的IT技术人员。如何用这手技术牌免费打出营销的效果?

    其实,仔细思考发现,这些技术人员其实都是一个个宝藏。公司十几年的业务发展所伴随的就是系统架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通过技术不断完善的架构使我们能够抗住数以亿计的并发量,为用户提供稳定的服务和体验。这一段经历,对其他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公司而言,就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而我们希望推广的产品和技术,又刚好是这么多年技术发展的结果。

    我们能否通过一些论坛对外做一些技术分享呢?在分享的过程中,插入我们想要推广的技术和产品。然后再通过论坛本身的营销体系宣传出去。

    最终,我找到一个近几个月要召开的大型技术论坛。由于我们策划的演讲内容之前从未公开过,从而得以争取到论坛第一天主场的首场演讲的机会。在关注度最高的时间和空间,免费做了一次分享(营销)。

    大会本身也希望能通过内容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买门票),于是便通过各种渠道大肆宣传了一次。

    这个案例让我突然想到《梁宁:产品思维三十讲》中梁宁老师所说的“点-线-面-体”理论。

    我们其实只是个点,那个论坛其实是个面。点自己的能量是很小的,而当点附着于这个面后,面本身的升腾起飞就会带动点一起起飞。

    对我们每个个人也是一样。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点,你所在的公司就是一个面,而公司所在的行业大环境就是一个体。你的成就并不取决于点的勤奋,而取决于你选择的那个面的升降起伏;而当整个行业大环境这个体不太好时,往往里面的面也都不会好过。

    而你要看到那个面,乃至面所在的体,就首先要跳出自己所在的那个圈。

    船与大海

    3. 合作的前提是“利他”

    “利他”这个词最早我是在看讲稻盛和夫的书中了解到的。在所有讲稻盛和夫的书中,除了阿米巴模式是讲方法、讲干货,其他基本都是讲思想、讲理念。而我当时看的那本,是基于稻圣和一位佛教高僧的对话整理而成的。连思想和理念都没有了,直接进入玄幻的境地。什么前生来世、能量场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都出来了。所以,我当时的看法就一句话:成功了,什么牛逼都敢吹。也因此,对于什么“利他”这种概念,也并没有什么当回事。

    前文中虽然提到了一个巧做营销的案例,但本质上,我们是缺乏系统能力的。服务一个企业和服务一个个人所需要的系统能力完全不同。因为企业是一个组织,组织的决策过程是在一个流程的指导下多方参与共同完成的。而个人的决策过程呢?剁过手的都知道。

    所以,如果想系统地提供服务,就需要具备提供服务的系统(有点绕)。我常常自嘲为一个人棍(只有身体没有四肢),现在要想办法把胳膊腿都接上,就是合作。

    但坦白说,此时的合作更多是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问题是别人为什么要帮你呢?

    刚好在今年五六月份,我在看一本讲商业模式的书。我从各种商业模式中总结出以下心得: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一种交易结构,这种结构成立的最基本前提是所有参与方都会从中受益。

    那合作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构建一种交易结构。那同样的,这种交易结构成立的基本前提也必然是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开始转换思考方式。当我需要某些组织或资源的支持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他需要什么?我是否可以满足或提供帮助?然后,再在对方的需求和我的需求之间建立联系,就是构建一种交易结构。

    我用这种方法与集团内其他部门建立合作,解决了产品对外服务所需要的售前、商务支持等问题。通过出让产品销售收益,获得了营销资源支持和部分研发资源支持。虽然是七拼八凑,但总算胳膊腿都全了,不是个人棍了。

    当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利他”的理念。其实,我所谓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这些东西,最本质的基础不就是“利他”嘛。用稻圣那本书上所说,你“利他”的心越真切,范围越大,最终你所能改变的和得到的也就会越多。

    很多人学稻盛和夫都关注在“阿米巴”模式(术),却忽略了“利他”(道)的精髓。

    利他

    4. 接受现实才能重新开始

    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前阵子有很多文章在写这种能力。有人说是“专注”,有的说是“淡定”,有的而说是”感受幸福“。这些都很重要,但我觉得都未能触达根本。

    人生的起点在于接纳自己,然后接纳自己身边的环境,最后才能到改变自己和改变环境。我们常常用“现实是用来被改变的”来激励自己。但改变现实的提前是,你先要接受这已然是一个现实了。而其实很多人过不了这一关。

    懊丧,追悔,抱怨,沉溺于各种因现实不如意所形成的旋涡,久久不能自拔。为什么你没有找一个好老公;为什么你没有找一个好工作;为什么你很努力了但仍然碌碌无为?为什么……

    人生总没有绝对,好人未必一生平安。你努力了一定会成功么?未必吧。如果我庸俗的用金钱观来衡量成功,那概率上来看,也就那百分二十的人是成功的啊。大部分人注定是平平淡淡过一生的。这就是现实!

    现实首先是用来接受的,然后才是改变。即便是改变现实,也是从改变自己开始。

    2018年对我而言并不完美。在经历了一年的摸索和努力,有些产品的市场已经被打开了,有些合作也在顺利的推进。但很不巧的是,整个行业的大环境在发生消极的变化。连万科都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可见现实的严峻程度。

    体的变化会影响面,于是集团也开始逐步战略收缩。这将导致我们一年的努力要做个收尾,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这就是我要接受的现实。

    同时要接受的现实是,即便做出了一些成绩也可能不会被认定,因为调整后的战略又会有新的诉求。

    这些都是不可改变的现实。好在,2018即将离去,无论如何,就此别过了!

    我要重新整装,迎接全新的20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盘2018:接受现实才能重新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zu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