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说到,导师们给我们找了一篇书评范文,在群里做了一次语音加餐分享,出版社的快递也到了,开始写书评了。
第一本书是稻盛和夫的《斗魂》。
了解完稻盛和夫的经历以后,读这本书都是带着及其尊敬和虔诚的心来读。
可是读完以后,发现这本斗魂,更多的是写做成事的心法。
如果想穷尽,每个点都可以拿来写,根本不是3000字可以搞定的。
可是我在结营的时候,刚刚说过要认真对待每件事。所以,我捧着书,从目录到每个点的解释,读了一遍又一遍。
虽然那时已经是自由写书评的阶段了,但是对自己过高的要求,还是让自己掉入了穷尽一本书的坑。
我试图用三个观点把一本书的主线囊括其中,就像读书时概括段落大意一样。
现在回顾这段经历,我才发现,不管是课程中,还是这一次写书评,我的思想还是没有解放。
其实根本不需要面面俱到。你最需要的,是把打动你的三个点,用老人孩子都能明白的语言,结合相关的案例让读者有所收获,并且读者因为读了你的书评,还有些意犹未尽,从而想去买书看个究竟,这就是一篇好的书评了。
现在想来,老师们也是这样教的。大概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新手期就是明明觉得懂了,但还是一做就不得要领。
总的来说,《斗魂》这本书读得很认真,素材准备得也很充分,写的也极其认真,当然也伴随着很大的痛苦,最终自认为是完成了一篇付出了100%努力的书评,当下我能做到的最好程度。
交稿以后,不再有像在训练营时一样的期盼,也不会有老师点评。市场化的写作,有市场化的规则和市场化的评选,已经和写作书评本身没有很大的关联了。
这些事情,我认为与写作无关,便只是适度参与。
但这一次的书评写作,还是让我兴奋不已,我在没有任何约束和任何回报的前提下,践行了自己对“认真”二字的追求。我做到了自己的最好:排版反复修改,错别字反复检查,文章反复推敲。
因为极度认真,我总是过会就去读自己的文章,总能发现可以修改的地方。这样一来,一篇文章我在平台提交好几次,审核通过以后,一看文章发布了好几遍,只好赶紧去删除。
有了第一次写书评的经历,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回报,可大家对写书评的热情空前高涨。写完一期,交完稿刚刚得到片刻精神解放,又马上盼着下一期赶紧到来。
果然,热爱的事情,大家都是痛并快乐着的状态。
忽然有一天,书评群引流频繁,群主更换,我们忽然就没有书评可写了。
没有了方向,怎么办呢?
我想起了一句话:“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于是,我自己寻找出路。
我想,写好书评的前提,就是要读懂一本书。那么,我会读书吗?我问自己。
因为某平台正好有开深度阅读的训练营,于是,我报名了。
在这一期深度阅读的训练营,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必须“认真”。
全心的投入,也必会换来更好的收获。在这一期训练营里,我不仅结识了很多爱阅读的书友,也获得了深度阅读营极致践行家的奖杯和讲书人比赛优秀讲书人的好成绩。
至此,我终于完成了从散漫到极致认真的过渡,也体会到了在任何领域想要做到最好都必须付出极致用心的努力,任何领域都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
而训练营的成功,只是一个自我证明的过程。结营后,每个人的路都需要自己走,除了认真,还需要热爱、坚持,更需要能看懂趋势,看懂未来。不然,你随时都会迷茫,坚持的意义是什么?
我是田田阅读成长,感谢友友的阅读,下一期我们一起聊聊参加深度阅读,拿到奖杯的经历,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