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造性破坏理论”creative destruction”他指出,一次接一次的颠覆性变化不仅是商业及技术的特征,还是商业及技术的目的:激起一次次的创新,从而使市场运作更加完善,使消费者更加满意。
雷.库玆尔计算过各种不同的技术获得“广泛接受”他将其定义为四分之一的家庭使用,所花的时间。印刷机花了几个世纪,电视机和收音机花了几十年,而网络只花了六七年。库玆韦尔指出,接受速度曲线正变得越来越抖,也就是说,人类接受一项新技术的速度越来越快。
《网络原住民》一书中所说:“创造数字作品要比以前创造同样的实体作品成本效益高出许多,比如20世纪80年代,一支新成立的摇滚乐队想录制一张专辑,要花大约五万美元购置和租借必备的录音设备。今天,只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外加一些硬件设备,就能录制一张唱片,这些业务总共花费还不到1000美元。”
由于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加速发展,现在公司不仅能将公司的信息技术外包出去,还能将外包公司的财务报告,人力资源系统,以及其他许多部分。
事实上,这些初创公司的体积之小前所未有,而它们的野心之大也前所未有。事实上,这就是革新理念对我们的胜过产生了如此巨大影响的最重要原因,在我们这个新新世界,仅仅分一杯羹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跻身黑马之列,你要考虑的是该如何彻底革新某一产业或者颠覆某一商业惯例。软件正在吞噬世界,硬件向代码的转变降低了初创公司进入市场的门槛,旧有的市场领域在硅谷力量的作用下,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塌。
《经济学人》称创业界正处于“寒武纪时期”,“软件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出的产品和服务种类纷繁涉及了经济的每个角落”,这种加速不仅仅局限于软件。3D打印等新技术使公司能够通过直接制作实物,大大加快了产品成型,完善,进入市场的速度。
总之,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管是初创企业奋力抢夺,还是企业拼命阻止,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加速已成为常态,同时也是众人的期待,而且,鉴于许多企业的利润点很低,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全球市场中,这导致了稍许变革就会导致失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