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想点大事》
法律解决个案问题时,还要照顾整体规则和社会预期。
用美国法学家弗雷德里克·肖尔(Frederick Schauer)在《像法律人那样思考》(Thinking Like a Lawyer)一书中的话来说就是,“最好的决策未必总是最好的法律决策” 。因为法律人深知,追求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可能会导致问题无法解决。法律接受次优的方案,甚至容忍个别看似错误的答案,并不是因为愚蠢和懒惰,而是因为法律是一项长久的事业,追求的是更大范围内、更长时间里的制度价值。
最近在读关于法律的书。(没错,生病这段时间刚刚略微解锁了些关于医学的知识,我的下一个目标是法律的)我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做法务方面的工作,如果真遇到,我会请专业的人士可能比我这个门外汉折腾起来效率更高。
但我可能比较认同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我们这个世界上多元的,要想理解它,可能就要拆分成不同行业的人会怎么看世界。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和他人打交道。
说实话,这几天读《想点大事》,有点震撼到我的世界观。之前我以为公平正义是我们在遇到不公的时候,可以求助于法律的。
但现在看来…如果到了那个阶段弱势者未必能换来想要的伸张正义。
1
法律不是完美的,既然它代表的是社会秩序,那么到个体这里未必刚刚好能满足个体需求。
而且,什么都有时间成本,对方未必能把自己家的事搞得清楚,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就算自己说的都是真的,裁决者也可能合理存疑。更何况如果对方懂法律专门套路,那就更是说不清了。
2
既然法律不完美,我们还需要认真去学习么。答案是必须的。因为我们在没有进入需要诉斥法律的阶段,就要懂的如果保护自己了。
3
关于保护自己。法律的确会更站在弱势方考虑问题,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但我还是我觉得与其不得已最后求助法律,归根结底还尽量少成为弱者好了。
《孙子兵法》我有个非常喜欢的理念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是说你足够强大的话,在没有打仗时候对方就已经屈服了。中医理论里也有个类似的:“治未病”。讲的都是如何防范于未然。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的价值观里有一项是,尽量选择做对这个世界有益的事。那么做为强者的话,能够不消耗法律诉讼这样的社会资源起步也是种有社会价值事。
4
我们刚刚讲到,法律有模糊地带,未必有我们理想的那样绝对没争议。那么在有争议的事情上,我们该如何抉择?
答案是,尽量做“照顾整体规则和社会预期”的事。于公的话,它的确是提醒社会价值,于私,真要断案,也属于胜诉概率较大的一方不是么。
今天在在读文章开端引用的那段话时候,想起格拉先安《智慧书》:做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事。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总之一句话:
法律其实日常有空时候就是该去了解些的,等到遇到什么事在研究就被动了哦~
这片文章今天是在天台坐着地上写的。可能我自己卧病在床休养太久,难得出来一次,夏夜的吹风很舒服(除了蚊子有点咬人)心情也好了很多。拍了两张照片附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