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子陌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巴尔扎克
《白鹿原》是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的一部长达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小说以陕西渭河平原上素有“仁义庄”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以白鹿村的历史变迁和不同时代的生活为题材,以凝重、浑厚的风格书写了一个整体的、自足的、饱满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印证着民族命运的坎坷不平,反映着家族斗争的起落沉浮,浓缩着新生命的强大不屈,也隐括着生活的内在节奏。有人评价说: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是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小说以精彩的语言把白鹿两个家族之间明争暗斗的一幕幕描写地惊心动魄,细腻地反映出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白鹿两家同在一个原上,同为原上的大户人家,经过漫长岁月的斗争,有了不同的命运。究其根源,家族斗争的出路该当何处呢?
白鹿两家的恩恩怨怨和明争暗斗,从表面上看起来是两个家族之间人丁、财产、名利的斗争,但其实质上却是两个大户人家之间不同形式的伦理道德、家风家训的斗争。说白了,那就是家文化之间的斗争。
纵观原上的历史变革和生活变迁,不论是白秉德和鹿泰恒老一辈人之间的斗争,也不论是白嘉轩和鹿子霖之间的斗争,还是鹿兆鹏和白孝文这代人之间的斗争,家文化都贯穿了不同的时代,是不同时期的斗争根本。最终,两个家族三代人间的恩怨纷争是以白嘉轩为首的白家人丁兴旺、安居乐业而胜出,而以鹿子霖为首的鹿家却是家破人亡,无力再争。到最后,鹿子霖也不得不哀叹“天爷爷,鹿家还是弄不过白家”。
作者陈忠实
01 人丁之争
在小说的开头便只有一句话: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取过七房女人。这句看似简单平淡的话为文章的开局打开了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人丁之争是家族斗争的基本。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意识里,男丁是血脉和家族延续的生命力,一个家族的强大,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白嘉轩娶过的前六房女人都不幸离他而去,身边无一子女,当时村里人都传言他命硬,怕是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父亲白秉德也曾不惜一切代价,卖粮食卖骡驹为他张罗说媳妇,临死前更是直言白家几辈财旺人不旺,若是白嘉轩绝了后才是大逆不道。后来,白嘉轩有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当大儿子和二儿子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归来,他看到两个健壮如愧的儿子,深感欣慰,感叹白家几辈受尽了单传凄苦的祖先可以告慰于九泉之下。
而鹿子霖也曾因比白嘉轩早拥有儿子而得势一时。他在临死之前也无悟出了生活哲理:钱再多家产再厚势威再大,没人都是空的。有人才有盼头,人多才热热闹闹。可见,不管在哪辈人的时代,男丁之争在两个家族人的骨子里和意识里都是尤为重要的。
白秉德和鹿泰恒先后离世,鹿子霖最后疯癫冻死,白嘉轩得以安享晚年却心怀惭愧。鹿兆鹏在新中国成立后去向不明,鹿兆海虽抗日有功却在进攻红军时死去,白孝文在新中国成立后做了县长,孝武和孝义也在经历了风雨变迁后都保全了性命。所以,总体而言白家是人丁兴旺,白鹿两家人丁之争也以白家的胜出而告终的。
人心齐,泰山移。人丁兴旺是家族强大的基础,而家庭和睦、团结才是家族走向兴旺发达的有力保障。
02 财产之争
财产之争是家族斗争的资本。
纵观小说,白鹿两家的财产之争既有物质财产,也有精神财产。白鹿两家都为家业殷实的大户人家,两家的物质财产莫过于钱财、房产、粮食和土地,而白家更胜一筹的便是拥有了精神财产——白鹿精灵。这白鹿精灵原本是出现在鹿子霖家的地里,后来被白嘉轩发现,白嘉轩费意识到是一块风水宝地,白鹿是吉祥的精灵之物,他使用苦肉计的套路,费尽周折用二亩天字号水地换来了包括风水宝地在内的十亩山坡地。看似赔本的买卖,实际上已经注定了白家的胜利,白嘉轩得到了那块风水宝地,便是拥有了鹿家没有的精神财产。
后来,鹿子霖从白嘉轩大儿子白孝文手中买到了白家的地和房产,而白孝文也因吸食大烟而人财两空,家破人亡。再后来,鹿子霖入狱,妻子鹿贺氏为了救他卖掉了他家的田地和房产。车水轮流转,这财产落入了白孝文手里,此时的白孝文已是人生得意之时,为了挽回面子他重置房产,可谓是为白家赢得了财产。等到两年后鹿子霖出狱回家,既没了家财,也没了门房,屋前野草杂生,四地碎瓦残木。再后来,尽管他竭尽全力地力挽狂澜,但与白家的差距已经越拉越远了。
其实,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纵使家财万贯,如果没有了亲情,爱情,友情……再多的家财也无异于粪土。
03 名利之争
名利之争是家族斗争的表现。
白嘉轩和鹿子霖对于名利的态度更是截然不同。白嘉轩作为白鹿村的族长,德高望重,他一生淡泊名利,光明磊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德报怨,公私分明,知世故而不世故。而鹿子霖则贪图名利、官职、权位,性嗜酒,常常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不守伦理道德,与儿媳妇有不伦行为,他还在原上有众多的干娃,到死也没落下个好名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好的名利自然是实至名归,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名利固然重要,但是为了名利而忘记做人的基本道德,放弃做事的基本原则,便是失道。
04 家文化之争
家文化之争是家族斗争的根本。
其实,白鹿两家三代人明争暗斗的根本是两股不同文化的较量。不论是人丁之争,财产之争,还是名利之争,都是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归根结底也是家族文化熏陶的结果。
白嘉轩他不仅是一家之主,也是一族之长。他虽然封建,却也理智开明,德高望重。对于治家,他们祖辈传承“耕读传家”的家风,他也常教育三个儿子“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的道理,一家人也习惯自觉地恪守“黎明即起洒扫庭院”的《朱氏家训》。他自己克己复礼,严以律己,恪守儒家纲常伦理,推崇仁、义、礼、智、信,每天晚上都去给年高的母亲问安。作为一族之长,他身体力行族规,建树了威望。他不仅兴办学堂,还兴修《乡约》,整个村里践行着“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的乡约族规等。白嘉轩的先人在贫困冻馁中读书自饬考得文举,重整家业重修族规,对后代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白嘉轩也曾深刻认识到:家庭没有大起大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的原因,除了天灾匪祸瘟疫以及父母官的贪廉诸种因素之外,根本的原由在于文举人老爷爷创立的族规纲纪。他的立家立身的纲纪似乎限制着家业的洪暴,也抑制预防了家业的破败。可见,家文化对家庭和睦,家族兴旺,家业振兴是功不可没的。
而鹿子霖的祖先则是一个讨饭的,后来忍辱负重,历经磨难成为了“勺勺客”,再后来他置田买地修筑房屋,骤然间成为了白鹿村首富。他出入于官府和上流社会的各种场合,是家族中唯一一个见过大世面和大人物的,大世面的气魄豪华和大人物的威仪举止让他感到幸运的同时感到自卑,那种越烙越深的印象让他凝结出了一个道理:要供孩子念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上流社会坐一把椅子占一个席位,那才是家族真正的荣耀。这位祖先临终时留下遗言,后代如果有人中了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到他的坟头上放炮响铳子,他就知道鹿家出人才了。这个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传下来,却没能如愿。鹿子霖对两个儿子十分看重,寄托了家族的希望,却不料中途而废。而鹿子霖本身就不知廉耻,没有纲常伦理意识,在原上胡作非为,落下许多不好的名声。白嘉轩似乎早就看到了鹿家的未来,也曾多次直言不讳:这是祖传家风,鹿家人辈辈都是这式子!甚至用恶毒的语气嘲笑说道:“人家凭卖尻子一夜就发财了嘛!”鹿家之所以一步步走向没落,不在于缺人丁,缺财产,而在于追逐名利,又缺乏家文化的熏陶。就算是鹿家拥有了白鹿精灵所在的那块宝地,在这样惨败的家文化下也不会长久富裕,甚至得不到天佑。
所以说,一个好的家族,不仅仅在于人丁的兴旺,家业的殷实雄厚,名门望族,更在于有强大的家文化。家文化对每个人都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它是凝聚人心的向心力,是引领方向的指向标。
05 合作共赢
白鹿两家曾因田地之事和李家寡妇牵入了官司,闹得不可开交,两败俱伤,后来白鹿两家达成协议,解决了土地之争,还周济给李家寡妇一些粮食和银元,帮助李家寡妇度过难关。这件事赢得了原上人的一片赞美,县令亲自为白鹿村送上一块凿刻着“仁义白鹿村”的石碑,从此白鹿村也被人称为仁义庄。
第二件事就是白鹿两家联合翻修祠堂,兴办学堂之事。在翻修祠堂的工程中,白嘉轩负责组织后勤,鹿子霖负责工程,欢悦喜庆的气氛把白鹿两家人融合到了一起。再后来,学堂开学,白嘉轩被举为学董,鹿子霖被举为学监,朱先生称赞这是功德无量的事。白鹿两家也得到了原上人的赞赏和认可,两位老者各把一条红绸披到他俩身上,表达了民意。
故而,其实,家族斗争势必两伤,反之合则生财,家族之间的合作是一种双赢互利。
《礼记·大学》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所以,与其争斗,不如正心、修身、齐家,睦邻友好,近交远谋。
不争,才是真正的争。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白鹿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