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位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更加地科学、柔和。
大道理谁都懂,但是需要从小去雕琢的东西却往往被人忽略。,今天就来说说在教育问题中,家长们最容易忽略的“小”问题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6142581/f9eacc34f65c88f7.jpg)
①真诚
最大的真诚就是不拿孩子的信任开玩笑,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小孩子是很容易相信大人说的话的。例如,小时候大人吓唬孩子说,“再哭就把你送人”,“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小孩子是会相信的。
这些话虽然在心智已经完全成熟的大人看来,根本没有一丝杀伤力。可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来说,这就是噩梦。
这个年龄段的他们对世界是缺乏了解的,可能你随意的一句话就会决定一个事物在他们心中的样子。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幼小的心里,会对某件事物产生恐惧。而这种恐惧,有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小男孩在广场上和家人走散了。警察叔叔过来帮他找家人,结果小男孩被吓得大哭不止,怎么哄都不乖。直到最后找到家人,才知道原来小孩子的妈妈总是用警察叔叔来吓唬他。以至于小男孩见了警察就充满恐惧。
曾经看过一个节目,上面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记忆力很棒。只要看过的东西,便过目不忘。
节目中,主持人让小男孩当场记住一首诗,并要求他背下来。
前两句小男孩都背得很好。可到了后面,小男孩便没有耐心了。可爱的他用自己稚嫩的语言跟主持人聊起了天。
于是其中一个评委老师就吓唬他。不好好背书的话,保安叔叔就要上来把他带走。
小男孩刚开始还不管不顾,直到保安叔叔真的走上来,小男孩被吓得赶紧用左手向保安叔叔敬礼。
在众多的观众和评委老师眼里,他的样子憨厚可爱。可是在小男孩的眼里,当时他有多恐惧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6142581/1be956f6f77dccc0.jpg)
②耐心和平等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很多家庭选择,再要一个可爱的宝宝。可是孩子越多,矛盾就越多。有很多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总是免不了要处理孩子之间容易“打架”的问题。
记得我小时候就时常面临这个问题。妹妹比我小五岁,从小她就被宠着,家里天老大,她老二。
仗着爸爸妈妈不会揍她,她总是喜欢调皮捣蛋。抢我的玩具,抢我的零食。
那个时候我也还小,总是和妹妹争来争去的。也不懂得让着她。于是家里总是被我们两吵的鸡飞狗跳。
有时候妈妈实在忍不住,就骂我们俩一顿。告诉我们以后两个人各干各的事情,以后不要再一起玩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读大学。其中有好几次,在爸爸妈妈的“极力挑拨”下。我们差点就在也不说话了。
现在想来,还好当时我们俩也是很皮。尽管每次“打架”都会被妈妈责备。但我们该玩还在一起玩,再大的矛盾,过几天就还是腆着脸又说话了。
我和妹妹是其中一种情况,当然除了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家里有个亲戚,他们家有一个男孩子和两个小姑娘。因为男孩子调皮一点,总爱“欺负”小姑娘,抢人家东西。为了家里少一点这样无所谓的纷争,就告诉两个小姑娘要是以后还吵架就让男孩子自己一个人呆着去,再不理他了。
久而久之,那个小男孩,性格逐渐孤僻,他好像开始缺乏安全感。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爱说话了,有礼貌了。
有一次他们来我们家做客,两个女生抱着洋娃娃在窃窃私语,小男孩就一个人乖乖地坐在边上,自己一个人缠着帽子上的绳子玩。
对于兄弟姐妹之间矛盾的问题,我想家长不应该为了省时省力,就直接粗暴的告诉他们,有矛盾就不要在一起玩。
而是应该好好的教导他们。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不可以打架。
小孩子之所以是小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全面。这本来就需要家长拥有足够的耐心,去慢慢的教导他们。
如果连这一点耐心都没有,孩子还怎么能做你们的小天使、小棉袄呢?
再来说说平等。
前段时间《爸爸去哪儿》又一次大热。
节目中,各位女儿奴爸爸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一时间,大家的思想从古代的重男轻女,到了如今的还是女儿比较重要。
节目中有一个画面令我印象深刻。晚上睡觉的时候,吴尊搂着neinei,而max却被“扔”在一旁。
吴尊半夜半夜醒来,发现neinei蹬掉了被子。于是便帮她小心的把被子盖好。正要睡觉的时候,看到max也把被子蹬掉了,于是他拾起身边的毛巾被,随手便扔到了儿子身上。
小小的细节不能代表什么。但若是长此以往,却免不了另一个被忽略的孩子心里会留下阴影。
更有甚者,可能会因为各种极端情绪的影响,兄弟姐妹间的感情也会被破坏。
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送给家庭的天使。不论男女,不论大小,他们都是平等的。
我们既然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有责任公平对待他们每一个人。小心地维护好他们的安全感、幸福感,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https://img.haomeiwen.com/i6142581/ee4e71f932d3e1ab.jpg)
③尊重
你以为让孩子心无旁骛,一心向成绩看齐就是对孩子好吗?
总会有些家长,将学习和成绩看得过分重要,以至于在做出某些决定时,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这些家长,可能永远都不会真正尊重自己的孩子。甚至对他们来说,孩子的快乐与否远没有成绩单上的一百分重要。
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强行决定孩子的喜好。要不就逼迫自己的孩子报各种类型的补习班,要不就明例禁止不允许孩子把时间花费在兴趣爱好上。
可是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为了学习吗?为了学习,连起码的自由都要被剥夺?
儿童时期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小时候对世界的认知往往会影响每个人一辈子。学习固然重要,可孩童时期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为重要。
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叫苏苏。她是个文静内敛,不折不扣的小才女。
苏苏很喜欢画画,她的画画技术也超级棒。每次班上有什么美术类的活动,苏苏都会为班级挣得荣誉。
有一次学校紧急通知要检查各班黑板报,苏苏为了班级荣誉,都做到很晚才回家。可是,回到家等待着她的,却不是含嘘问暖,是妈妈不问原由的责骂和她重重的一记耳光。
从那以后,苏苏再也没有动过画笔。
苏苏最喜欢的作家是三毛,她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收集三毛的各种书籍。
可她的妈妈,觉得过于广泛的兴趣爱好,会耽误她的学习。
妈妈告诉苏苏,除了学习和休息,她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任何的地方上。甚至回家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甚至午休的时间都被妈妈安排的“完美无缺”。
一旦苏苏有什么怠慢,妈妈就跟她大吵大闹。学习的无尽压力和家庭的过度掌控让苏苏对生活充满了紧张感。
忧郁的情绪曾一度令苏苏快要崩溃,以至于她总是自己一个人偷偷的流泪。
![](https://img.haomeiwen.com/i6142581/73d1f072f3d81515.jpg)
④自由
不要把你的独断专横,当成是对孩子好。
过分过分干扰孩子的自由。不但会使孩子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更会把他的心锁在牢笼里。这会导致他以后做很多事情都胆小畏惧。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说过她一个大学同学的例子。
那位同学是个男生。可是从小便被家人束缚了自由。
直到高中的时候,除了上学。其他一切活动,没有家人的同意,他都不可以去。
尽管上了大学。但是只要他去学校以外的地方就必须要打电话跟家人报备清楚。
有一次他们同学聚会。两个小时内,那位男同学的父亲,给他打了五次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男同学也曾试着反抗,可是早已被束缚惯了的内心,终究抵不过父亲的强势。
试想,一个马上要步入社会工作的成年人,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好。以后,又怎么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的家人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6142581/c62aec0522fc5716.jpg)
⑤思想
有太多家长,一味地注重孩子成绩的优异,却往往忽略了,精神世界的丰富,同样重要。
培养一个有思想的孩子,远比培养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要难的多得多。
在18岁以前,成绩或许可以衡量他们的能力。可在18岁以后,当他们真正地独立,真正地走出家人的保护伞,去独自面对整个世界。
一个有思想的人,往往能很快的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环境。
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确立好自己的目标,向它努力。
而那个永远只被教导要好好学习的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目标,陷入迷茫。
因为他从小便只知道好好学习,从来不会思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学习又能够带给自己什么?
于是,久而久之,世界上80%的财富,就都掌握在了那剩余20%的有思想力的人手里。
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由的,独立的,我们做家长的,不能只依靠自己的脾气想法来左右孩子的想法。我们应该对他们保持应有的尊重,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在他们还愿意依赖我们的时候,给他们足够的美好。
最后,愿每一个孩子的“守护者”都能够照顾好他们,给他们幸福,给自己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