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狗十三》
我终于活成了你的样子。
很多人说,大人也是从孩子的时候过来的。其实多少人是被迫着长大,变化的只有年龄。
这部电影还好没有去电影院看,用手机看完以后暗自庆幸,如果在影院 我可能会哭的不像话。我有着和影片中的女主类似的经历,但没有她“懂事”。
李玩的爸爸从影片开头到结尾,只有一刻真正体会过李玩的感受,就是开车带李玩回家时她的妈妈打来电话的时候。也可能,他哭的是自己。
故事前篇的弹幕,几乎全是指责李玩不懂事。的确,看得出来李玩的家境在那个时候算是比较优越,虽不跟爸爸他们住在一起,但给她的生活条件也是吃饱穿暖的,甚至连爸爸给她的“弥补”都是一只宠物。李玩一开始怨恨爸爸,所以拒绝,后来出于同情还是接受了它。因为喜欢物理,李玩给这只小狗取名“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性格很好,不嫌弃李玩吐掉的牛奶,总是黏着李玩到形影不离的地步。我回忆起自己上初中的日子,那个时候除了班里上厕所都要一起的好闺蜜,在我的眼里最懂我的也就只剩家里的狗了。我不开心,它好像也不快乐,我在哭,它的尾巴也不摇了。就是这样一只在枯燥的学习生活里和李玩最亲近的狗跑丢了以后,全家人的措施就是不去找。在他们的眼里,爱因斯坦只是一个畜牲,怎么能抵的上爷爷受伤的脚,和很久不出门的奶奶重要。李玩朝全家人嘶吼,歇斯底里。她跑遍小村的每个小巷,甚至敲陌生人的门。看到这里,我也开始不理解她的行为,我想,爷爷出门没给狗系上绳子,应该是怕它跑太快,被它带摔倒,也是情有可原,爷爷怕李玩着凉,夜里出来寻她给她送衣服,已经是老人家的极限了,可李玩不但没有领情,还失手将爷爷推倒,真的有些不懂事了。想到这里我突然开始诧异我的想法,我认为李玩不懂事,就是在理解爷爷,理解爷爷就是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是啊,我是一个摸爬滚打几年的上班族,而李玩只是一个在上初中的孩子。
后来,后妈想的办法,不出意料还是被李玩一眼识破,那不是爱因斯坦。她不明白,为什么大人总是用谎言去弥补错误。
影片到这里,李玩说了一句话,这如果是捡的,赶紧还回去。是啊,如果是捡的,狗的主人应该和李玩一样着急。但是在全家人的眼里,大人们陪着你一起找狗,找不到又给你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你还想怎样?此时的李玩,孤零零一个人,失去了爱因斯坦,和不再为她说话的姐姐。终于,还是挨了一顿打。李玩开始接受这只不需要她喂,也不会吃她丢的肉的,陌生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2.0”并不那么亲近李玩,所以有一天,李玩把它放在了高高的门楼上,走了。上了一节英语课,李玩走神被老师逮住,我在想,那个时候李玩在想什么。可能在徘徊到底应不应该把假的爱因斯坦丢掉吧。这时教室里飞进一只蝙蝠,班里乱成一团,老师的话被埋没在喧闹声里。如果要让场面静下来,就是把蝙蝠打死,还能让学生敬畏。于是一只找不到出口的蝙蝠,就这样被扔出了教室。
李玩都看在眼里。生命平等,爱因斯坦也是一样,于是她还是把爱因斯坦带回了家。在李玩的英语终于考了高分,觉得一切都可以让大人满意,也开始理解大人的时候,在她开心的望着滑冰场的时候,爸爸告诉她,那个是她弟弟。
这次,李玩没有嘶吼。
她和爸爸满面欢喜的推开酒席的门,因为这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她知道自己该这么做。
她和全家人一起唱生日歌,一起鼓掌。一屋子的人,只有姐姐看出来李玩的失落,但李玩笑着推开她的手,报以礼貌的微笑。姐姐是一个在全家人眼里听话懂事的孩子,李玩知道,因为李玩终于也是了。
弟弟的加入使这个家庭看似美满和谐,但李玩是最不合群的那一个。
弟弟先是不停的打扰李玩,再到从椅子上摔下来,再到打伤了奶奶,最后到欺负爱因斯坦。后妈哄奶奶,爸爸哄弟弟,打伤奶奶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李玩想起来,奶奶出门找她的那晚,爸爸给了她一顿揍,让她道歉。但这次奶奶被弟弟打伤了,爸爸却在哄弟弟。
爱因斯坦被冤枉,可是它不会说话。可即使李玩会说话,也没能让后妈相信,弟弟是自己从椅子上掉下去的。所以李玩看到是弟弟打了爱因斯坦,也没有跟爸爸解释,只是在默默的安慰爱因斯坦。她忽然发现,这只假的爱因斯坦,已经认定了她是主人。但是凡事总要有个解决办法,后妈的解决办法就是,把狗送到狗肉火锅店。李玩还是没有解释,因为她知道没有用。她只是又一次歇斯底里的哀求爸爸,送到哪都行,能不能不要送到火锅店。爸爸还是走了。李玩找到一家狗肉店,看到被切成一块一块的狗肉,死心了。
在回家的路上,李玩看到被带走的楼上邻居,原来总听到的不是鸟叫声。还有那只不小心飞进来的蝙蝠,仿佛都在告诉李玩,如果你是异类,你就不会有好下场。
她找到高放,她只是需要一个能听她说完话的人。可姐姐不是这样的人,爸爸也不是,爷爷奶奶也不是,妈妈也不是。他们只会反驳她,或者对她说的话一笑而过,或者,只有在她考了好成绩的时候,才打来的电话。
高放递给李玩一杯牛奶,她喝了。爸爸找过来的时候,碰到她吐完从厕所出来。看到这里我的心彻底寒了。曾经因为喝酒把李玩狠狠揍了一顿的爸爸,居然在酒席上让李玩陪酒。更寒的是,李玩已经上初中了,爸爸都不知道她不喝牛奶。
在后来的英语演讲比赛中,李玩看到进来的爸爸,她放弃了稿子,也放弃了高放。
姐姐懂分寸,知进退,但活得并不快乐,高放的确是个渣男,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纹一个。弟弟也就是下一个李玩。
“这样的事儿,以后还多着呢。”
故事的最后,李玩看着盘子里的狗肉,面带微笑说了一声谢谢叔叔,吃了下去。
有一天,李玩在街上看到走丢的爱因斯坦,平静的跟姐姐说,刚才那只狗,好像是爱因斯坦。
她曾经在街头巷尾贴满了寻“狗”启事,大半夜挨家挨户敲门寻找的“狗”,不再重要了,不想寻了,甚至,自己亲口吃掉了。
第一只爱因斯坦温顺怕孤单,走丢以后又适应了新主人;第二只爱因斯坦性格倔强强势,认定了前主人,到了新环境不愿服从活活饿死了。
她在没人的地方抹了把泪,选择了第一种活法。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话题“父母在等我们道谢,我们在等父母道歉”,我觉得很有共鸣,甚至还想转发给我的父母看。如今这个话题因为这部电影又火了起来,可我现在已经不会再看了,我已经麻木,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
他们说,我养你这么大,不是教你恨的。所以我们看着喜欢的,依赖了的东西,被弄丢,被破坏,甚至残忍死去,然后对世界说一声:“谢谢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