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千钻公会十点半读书社随笔散文
如果长大就意味着青春的结束,你还愿意长大吗?——影片《狗十三》观

如果长大就意味着青春的结束,你还愿意长大吗?——影片《狗十三》观

作者: 水波杨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12:28 被阅读15次
图片来自网络

(一)

电影宣传中说,《狗十三》,讲述了一个十三岁少女和狗的故事。

也许你会问:十三岁女孩,花样年华,只应和“花”有关,又怎会和“狗”发生联系?

这也是我观影前的疑惑。

影片的故事,解答了我们的疑惑。

图片来自网络

(二)

十三岁少女李玩,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生下弟弟,李玩则随爷爷、奶奶生活。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经历,看来平淡无奇。

奇的是一条狗加入进来,将平淡的一切搅得天翻地覆。

李玩最初很排斥这条父亲买来的狗,但少女的好奇心与同情心很快战胜了对父亲讨好之举的厌恶。

她开始尝试接近这条狗,并为它取名:爱因斯坦。

李玩在与爱因斯坦的接触中,慢慢发现,这条狗很像自己。

一条被买来的狗,一个寄人篱下的少女,二者相依为命,渐渐难分彼此。

但是意外发生了,爱因斯坦走丢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三)

狗的走丢纯属偶然。虽然遛狗的爷爷有责任,但大家尽力去找就是了,找不到也无可奈何,随着时间流逝,少女内心的伤口终将愈合。

但是,事情就坏在大人们的漫不经心和自作聪明。

他们认为一条狗而已,丢了就丢了吧,跟李玩解释一下,也就行了。

父亲就这样做了,轻描淡写地说,狗丢了,爷爷年纪大了,追不上狗,就丢了。

李玩不能接受,她看出大人们的不上心,看出他们根本连认真去找都没有。

她很愤怒,摔门而去,到处寻狗,甚至到处张贴和分发寻狗启示。

但没找到。

为了让李玩不再折腾,继母出了个主意,弄来一条和爱因斯坦长得相似的狗,谎称找到了。

李玩却不认账。此狗非彼狗,这玩笑怎能乱开?

结果,又闹了一番——爷爷被李玩推倒,伤了腿;奶奶出门找李玩,险些迷路。

父亲怒了,将李玩痛打一顿,让她给爷爷、奶奶道歉。

李玩被逼道了歉,内心的伤口却永远无法愈合......

接下来,弟弟登场。弟弟用棍子戳狗,狗怒了,狗的狂叫惊了弟弟,也惹怒了大人们。

结果,这条狗也从李玩生活中消失了,被送去了狗肉店。

李玩的感情再次被伤害。

她原本并不喜欢狗,但先后与两条狗朝夕相处,使她不知不觉将感情投放在狗的身上,那狗就不仅仅是狗了,仿佛另一个自己。

就像《小王子》中,一朵花在小王子的长期关注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朵花一样。

大人们却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图片来自网络

(四)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青春是什么?

影片给的答案是:青春,就是坚定地相信,并坚决地捍卫自我的一种纯粹本能。

影片中的李玩,因大人们对狗的走失毫不重视而大发雷霆,这种执拗与倔强的不顾一切的劲儿,就是青春的闪光。

未成年人最可贵的一点,就是脑中没有怕得罪人的顾虑,哪怕你是衣食父母。

只信本能,只信真理,其它一切都必须为之让道,这就是青春的本质。

但现实是,成人社会无法容忍蔑视规则的青春。因此,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一个看似十分疼爱女儿的父亲,却对女儿大打出手。

李玩在经历一系列“狗事”后,变得感情淡漠起来。在与走失的爱因斯坦不期而遇时,她选择了假装没认出来。

过后她却大哭一场。这场哭泣是一场告别青春的仪式。

其实,在无数平凡人的生命历程中,这样的告别太普遍了。

哲学家周国平说,有的人连遭不幸,因灵魂的浅薄,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而有的人表面上一帆风顺,却可能经历过巨大的内心悲剧。

李玩的内心悲剧,在影片中有几场格外动人心魄的展现,特别是被父亲打骂之后,躲在浴室里的那场瑟缩而无声的哭泣。

经历狗的风波后,李玩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但我们看得很清楚,她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青春的过早结束。

她变得开始注重别人的观感了,变得得失之患增多而懂得妥协了,但自我和本能却也萎缩得难觅踪迹了。

看完影片,不禁长长叹了口气,并且不禁要问——如果长大就意味着青春的结束,谁还会愿意长大呢?


水波杨山,一个用旧体,写新声的格律诗人——

谨遵旧体写新声,尽付诗情画境中。————水向波心逐夏鸟,杨依山畔舞春风。————

微信号:18503872092,欢迎交流。


欢迎阅读我的更多影评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长大就意味着青春的结束,你还愿意长大吗?——影片《狗十三》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tq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