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477083/5542a29c7b509551.jpg)
文章首发,文责自负。
昨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
妹妹带着上初中的儿子来我家玩,烧菜做饭,吃完饭,大家围坐在客厅里聊天,三五句话就说到了关于儿子的学习。
妹妹的儿子今年初三,还有一个多月要中考了,以前的摸底考试,孩子的成绩不稳定,这是妹妹心里一直放心不下的,全校初三届,大几百号学生,儿子的成绩只能算是中上游,排在200名左右。
妹妹说,对于学习这件事,儿子的学习很浮躁,平时写作业也有马虎的情况,考试的时候,答题更是不规范,关于答题规范这一点,她已经多次给儿子提要求,以前儿子小还算是听话的,现在儿子长大了,一说他,就开始顶嘴,总觉得自己答题用简化的方式没问题,其中一个科目是道法(道德与法制),每次考试的成绩总是不理想,这让妹妹非常忧心。
这次来我家之前,妹妹和我说到了此事,她说这一科目儿子的理解能力不佳,总是考不好,还说让我帮助指导一下。落座后妹妹就拿出了考试的卷子,我看了其中的一道大题,确实答题的字迹写的有些潦草,但儿子还是按1、2、3、4、5……分条目写出来的,说到这样的答题方式,两个开始了争论,妹妹话语里批评的语调自然就来了,儿子也毫不相让,坚持自己写出来了就应该没错,娘俩你一言我一语,几个回合之后,儿子当时就红了脸,忿忿地甩下一句话之后,一摔门堵气进了另一个房间。
此时的妹妹还在争辩的情绪中,我安抚了几句,仿佛不能平静。索性,我把她叫到隔壁的卧室,到了卧室,她仍在强调自己的观点,开始一一列举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之处。浮躁,马虎,不虚心,学习态度有问题……
我看得出来,儿子自己是很有自信的,虽然能感觉到,他的自信确实有点过了头儿,说话的语调和表情,也体现出了那些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身上的浮躁之气,他是在和过去自己的成绩比,总感觉现在的成绩很知足了,而妹妹呢,她是按照世俗的要求,按照老师和学校的成绩排名,希望儿子和别人比,和班里那几个进步更快的同学比,这就是两个人不断争吵的原因。
和过去的自己比,我从这一点切入,和妹妹慢慢聊起来。
其实,妹妹的出发点没有错,她最终想要一个好结果也没有错,又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呢!此时的学生家长,谁还能做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呢?即使有人记得“前路有光,初心莫忘”,总还是会在心里期待一个好的结果。
但在妹妹的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一种焦虑,一种对孩子未来的焦虑。所以,比成绩,比身高,比,比,比,她害怕孩子会落于人后……
如果一个人是在焦虑的状态下,心就不可能是平静的。平时做事情虽然也能按部就班的去做,可心里总像是有一个越不过去的大石头挡在那儿,时时都在心里,时时感觉心里有事,试想一下,一个人在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安注在自己的当下呢?对于妹妹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儿子要考试这件事:中考在即,抓紧学习,改掉毛病,提升成绩,最终考出一个好成绩。
这就是她的期望,她无比期待一个好的结果。
安注当下,平静,不焦虑,好好说话,确实,这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可是,年年考试年年急,有多少届学生的家长,不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年又一年过来的吗?无疑,这样的焦虑有时和老师和学校也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生活,该经历的,我们一件也不会少。
进化和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点,现代教育模式早己经脱掉了封建时代的套子,现在的在校学生,大多数孩子个性十足,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本就缺少了像过去几代人那样艰难困苦的经历,他们又赶上了好的时代,他们生来看到的就是美好的蓝图和超速的发展,在他们的眼里,一切想要的结果,看起来都是容易得到的,所以自己只要有一点小成绩,就会沾沾自喜。
面对孩子的大考,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除了改善孩子的学习条件,尽自己所能去辅导,是平静地给予鼓励和引导,而不仅仅是监督和无尽的唠叨。
对于浮躁的孩子,当然不是一盆冷水直接浇头,可以静下心来,让孩子对比一下结果,告诉他们,毕竟,人生一路上的各种考试,用结果说话,这就是当下中国教育的现实。
有时候,过强的外部动力,会抑制人的内部动力。
这是心理学上知名的“费斯汀格法则”。
当父母用外部的奖惩控制孩子的学习时,他就体会不到学习本身的乐趣,每个人的学习,成长,了解这个世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做得好就有奖金,不好就没有,甚至还要罚你,这个内部动力就会消失。
如果我们能够放一点儿手,能够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人生做一点儿主,让他们尝试做一些事情,你会发现,他反而会做得很好,很起劲。每个人都有机会对自己所爱的事情产生内部动力,但如果遇到一个不懂管理的父母和家长,就会让有趣的事情变得无趣。
孩子就是过去的我们。
想想我们作为一个学生的那个阶段,又有多少让父母操心不完的事情呢,还不是一样过来了吗?
如今,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中考,是孩子面临人生的第一条跑道,同样作为一个妈妈,我当然能理解妹妹此时的心情。
这几天我关注的一个女博主,在她的自我介绍里,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做60分妻子,80分妈妈,100分的自己。
是啊,我们不光有家人,有工作,还有自己,生活里的每一个当下,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安住当下的自己,还是最最重要的。
安住当下有很多好处,让自己内心平静,不僭越他人的心。
终其一生,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谁的人生可以被他人代替。
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但能叫醒自己的最终还是自己。
对于舞勺之年的青少年,他们正是刚刚建立起自己人格自信的时候,作为一个家长,能做的,而且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平静的方式正向的引导,如果采取“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方式,或者无休无止的“填鸭式”的说教方式,这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抗,除了给自己增加生活中的烦恼,家长这样的焦虑情绪,可能还会影响他们最终的考试成绩。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自己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他的认知是错误的,如果他自己也变得焦虑了,那成绩怎么会好呢?
有时候,我们想改变他人,可能最好的方法是先改变一下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自己的世界可能就会不一样。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