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心理学教授 Kelly McGonigal
做过一项调查:
她跟踪 3 万美国成年人整整 8 年,
分析这些人经受的各种生活压力和健康状况。
研究结果一经发表,说 “颠覆认知” 都算轻了。
在调查刚开始时,
Kelly 问了这 3 万人两个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感受到了多大压力? 」
「你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吗?」
8 年后,Kelly 发现:
那些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的人,会经常失眠、内分泌失调,并且诱发癌症或心脏病,最终使得死亡的风险增加了 43%,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相反,同样承受着极大压力、但不认为压力有害的人,死亡的风险非但没有升高,甚至比起那些压力更小的人,他们的死亡风险更低。
Kelly 由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真正有害的,从来不是压力本身,
而是我们认为 “压力有害” 的想法。
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却往往不敢正视这些压力。
最近,师弟常常和我说:“我要去创业!”
在他的思维里,别人可以成为比尔盖茨,可以成为马云,为什么自己就不可以?
其实这是中国近几年来
大学生创业热潮的一个缩影。
阿兰·德波顿有个著名的演讲《请戒掉成功学和正能量,那是麻痹人的毒药》。
他提到的,也是我们都十分熟悉的现象:
我们的周遭环绕着各种成功学书籍、
教导你如何励志、成功的心灵鸡汤。
不断地督促我们要有所作为。
而且,鼓吹你要
“做自己”“你一定能够做到”
“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所有的付出一定会获得回报”。
德波顿说,
“今天一般人都不太可能取得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成功,就像十七世纪的一般人不太可能打入贵族阶级一样。
但是我们往往并不这么觉得。随便打开一份杂志,里面的文章都会告诉你,
只要你会写代码,只要你家里有个车库,只要你脑子里有点想法,只要经历过几次挫折,
你就能成为比尔.盖茨。”
但事实上,98%的商业提案最终都会失败。
“这个事实从来没人宣传,
我们只知道盯着一小撮少数人。”
“假如你相信这个社会当中的成功者理应成功,
那也就等于相信
这个社会当中的失败者活该失败。
相信我们目前正生活在精英主义世界当中的人越多,因为自己的失败而过分自责或者对于他人的失败毫无同情心的人也就越多。”
“机会感、平等感以及人人都能成功的理念是一个非常压抑的出发点,总会令我们感到自己的成就不够大。”
成功学书籍其实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正能量书籍;
第二类则是指导你应对所谓的‘自尊低下’。
这两大门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一个主张‘人人皆能成功’的社会很容易就会养成自尊低下的问题,因为所有人都想成就一切,所以许多人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
在德波顿看来,生活里多一些悲观主义,反而会带来一些积极的意义,
就像想到死亡绝不会使人觉得生命毫无意义,反而会敦促你调整自己的优先事项。
“不要将悲伤视为反常,而是要将其视为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我们不应当回避悲伤,而是应当全身心地拥抱悲伤。”
“悲观主义是我们往往避之不及的一大生活特色,但是因为逃避得太快,
我们失去了拥抱黑暗的机会,错过了黑暗带来的经验教训,切断了我们与他人之间可能结成的最深切联系,
也就是通过坦诚苦难经历而结成的联系。”
你不会因为学会了这些就立刻元气满满,但可能会有一个更平静、更正常一些的出发点。
一项在医院进行的实验发现:
那些把自己的痛苦写下来的病人,身体健康恢复程度达47%,远远高于那些在写作过程中没有通过笔触感受痛苦的病人(恢复程度 24%)。
再看“二战”中被纳粹党摧残的犹太人。
研究发现:
那些勇敢去直面痛苦记忆、并坦诚表达的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相比那些对痛苦避而不谈的同胞们,要好得多。
正如斯坦福的 Kelly 教授所说的:
能量的所谓正负,都取决于
我们看待它、对待它的方式和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