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后,感觉非常好。虽然还没能顺利结尾,但收集到了学生们很多很多的问题,每位同学都写了一个问题,呈现在黑板上,我们一起看,一起读那些重复的问题。感谢科技的进步,用希沃投屏后可以放大文字,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那些小小的字迹。
因为是四人小组的讨论,所以不可避免有很多问题是重复出现的,比如:
“为什么是五粒豆呢?”
“为什么豌豆开花了,小女孩的病就好了?”
“课文为什么要详写第五粒豌豆,不写一二三四粒豌豆呢?”
“为什么泡在臭水沟里的豌豆觉得自己最了不起呢?”
“为什么其他几个豌豆要被吃掉呢?”
……
都是很简单的问题,我们也尝试着从文中解答,可因为时间的关系,就还只解答了重复问题中的几个。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我就请提问人来回答他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他们的解说,我觉得每一个问题都是好问题,都证明了学生在阅读学习时的思考,就比如被其他老师质疑是无效提问的这个:“为什么是五粒豆”。
提问者们告诉我:她吃过二粒三粒的花生,没见过五粒的;只详写了一粒豌豆,那为什么要写五粒豆呢?而且有几粒还都是被吃掉的,可以不写啊;豌豆更多,它们可以去的地方就更多了,为什么不多写几粒豆呢……
本来还对他们的提问抱有一点无力的我,一听到解释就觉得超级棒了。学生们在写问题的时候,是有思考的,这个无效,是我们自己给它定义的,可对于正在“学习提问”的学生来说,每一个问题都证明了他们有在努力,怎么就不能是值得表扬的问题呢?
万一有人对“一个豆荚里只有五粒豆”这个内容持续感兴趣,成为了未来的农业科学家,真改造出一个豆荚里有十粒豆的品种呢?所以,让每一个问题都保留下来吧。
当然,抱有一颗兴奋的心想要和同事分享的我,因为那句“无效提问”还是稍微有点失落,因为我并没有觉得它们无效,反而觉得很骄傲,很兴奋,下课铃响后我们班一群孩子在要我别下课,看完所有问题再走,当时我可是有一点小自豪的,觉得这节课师生互动很好,学生们很配合,任务完成也不错的。结果被一个“无效提问”滋了点冷水。
当时我用我们班学生的回答解决了这份质疑,然后赶紧回座位再次翻教参、读课本、看教案,得证明我没有教错啊!
这是一个阅读单元,任务目标就是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篇课文的课前导读是: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课后习题一是: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习题二是:小组交流,仿照下面的问题清单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没有哪一个地方有说到要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可供研究”“与众不同”的问题,就只是要提问就行。那我们学生从标题开始,从“五粒豆”开始,怎么就是无效提问了呢?这可是从标题开始提问的最典型事例啊。
从提问者的“思路解说”中可以看出,虽然只有简单一个“为什么豆荚里只有五粒豆,不是三粒四粒,不是七八上十粒”的问题,但涵盖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质疑,对文章写法的思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实在是个好问题啊!
不随意给学生的答案下定义,不要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学生的思考,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无效”的标签!每一个无效,可能都是学习过程中的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