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ck不必的“讨好型人格”

作者: 祟祟吖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14:00 被阅读0次

    午后心血来潮,想看一档综艺节目。

    在我坚持不懈的翻找下,终于找到了一个感兴趣的节目——《奇葩大会》它的标题很吸引我。

    在我看的这一期中,清华才女蒋方舟登台作了演讲,而她的话题是:“我怎样克服了我的‘讨好型人格’”。

    蒋方舟谈到,作为一个“七岁写书,九岁出书”的“别人家的孩子”,她其实并不像大众所想象的那样自信外向,生活也非一帆风顺。

    因为自己出众的写作能力,她一直成长在一个周围的人都比她年长、比她优秀的环境中。

    因此她即使不同意他人说的话,即使认为存在认知性错误,她也会战战兢兢地迎合、赞美。导致她从小的三观处于“崩塌”状态。是的,她使用了“崩塌”这个词。

    这种“讨好型人格”延续到了社交平台上。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对大众给予她的评价也是揣测而重视的,然而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当网络上开始出现攻击谩骂自己的词汇时,蒋方舟不再使用社交软件,选择出国进修,沉淀自己,并慢慢地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了“讨好型人格”。

    蒋方舟发自肺腑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共鸣。

    她遭受网络暴力时的情形,我还依稀有些印象。

    有网友揭露蒋方舟才气“华而不实”,作品是由母亲代笔,进入清华也是“背景”支持。当时在网上沸沸扬扬,但真相如何,自有揭晓。我真正被触动的,是她所说的“讨好型人格”。

    整个下午我都在回想她这番看起来轻巧简单的话。好像能够想象到她微笑的面庞下,是经历了怎样一段黑暗无光的日子。

    何为“讨好型人格”?界定标准其实很简单。即使一个人对你有偏见,你也会努力和他交谈,改观自己给他留下的印象。不难发现,生活中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人格存在。

    其实在蒋方舟刚提出这个名词的时侯,我就仿佛被人用针扎了一般的难受,脑海里浮现出许许多多让人难为情的场面。

    我悲哀地发现在我的生活里,我也并不是一个带有主角光环的人。

    许多人以闯入者的身份进入我的生活,打乱我的节奏,但我还是弯腰笑着朝他们挥手,即使内心苦涩,也被迫微笑。

    我们在人生里,需要建立并维持的关系实在是太多了:血脉之亲,同学朋友,情侣关系,同事上级……

    总会有一个集体,总有一个人,我们在他们面前不能袒露真实的自我。我们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和不堪,怕破坏他人的印象,辜负他人的期待。因此在他们面前,我们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其实人人内心都希望别人接纳并喜欢自己,我们都享受这种交谈融洽、有爱温暖的氛围。

    为了追求这种温暖,我们常常迎合和讨好他人。逐渐变成了蒋方舟那样,害怕人际交往却又渴望建立“真实关系”的人。但往往我们越胆怯、越卑微,就越难与他人建立起“真实关系”。

    其实,我们怕的不是一段关系的冷淡与破灭,我们害怕的是接受自己的无能。

    在一段感情中,最小心翼翼的人往往最不能接受失去。越卑微,就越迷失了自己。

    在这段关系被迫结束的时候,便不由得沮丧地想:“我已经这样努力了,还是走不进你的世界。”原来不是你的错,是我真的没有能力。

    但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难以融入,这时我们并不需要刻意讨好,还是那句老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被引用得很滥的话,其实在无数个我内心挣扎的时侯,帮了我很多。

    张爱玲曾说:“爱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我不愿意永远只做角落里的孤芳自赏者,卑微地看着一隅天空。我希望有人能同我一起赏月赏花,平静自然的分享生活。

    人的一生本就不长,爱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愿你我都能活得精彩,摆脱大可不必的“讨好型人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uck不必的“讨好型人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wv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