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当初《舌尖上的中国》怎么没有发现我们家乡那么多地道少见的美食呢!所以我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家乡独有的美食能被大众了解。
我的老家,在山西距离省会城市太原大概80公里左右的西北边乡村,由于大部分都是丘陵地带,土地相对贫瘠,只能种一些高原粗粮作物,一年四季吃的最多的就是土豆,莜面等。我们那里不叫土豆,叫山药蛋。
小时候一到国庆放假正好赶上土豆成熟的时节,一家老小全部出动去地里收土豆。大人负责刨,小孩子把刨出来的土豆捡到袋子里。中午一般都不回家吃饭,就地捡些柴火,把土豆埋在柴灰里烤熟,就着家里带的咸菜当午餐吃,至今想起来土豆被烤的外焦里嫩焦黄的样子都直流口水!
每家每户都有地窖,把收了的土豆储存在地窖里,每家大概都会存放几百斤。整个冬天甚至到下一季新土豆下来的日子里,基本不太吃别的蔬菜,家家户户都主要吃土豆,冬天当然还会储存一些大白菜、海带、粉条等。
所以除了每天中午都会吃的土豆大烩菜,我们那里有很多种关于土豆的各种吃法。其中最爱吃的有两种,一种叫‘’疙楸楸‘’,还一种叫‘’磨擦擦‘’。
没有吃过的人绝对想像不来它们的美味。‘’疙楸楸‘’做法程序要复杂一些,首先要把土豆洗净,带皮上大锅蒸一个多小时,蒸到土豆发亮泛油光为止(据说这样比较筋道)。把蒸好的土豆趁热剥皮,放在大瓷盆里捣成泥,这也是有讲究的,要捣到像糯米糕一样粘糯才好。然后放入莜面(一种粗粮面)还有白面,和成团。在案板上把它搓成一根根像手指一般粗,一尺长左右的长条,再上锅蒸十多分钟,就大功告成了。蒸好的‘’疙楸楸‘’嫩黄发亮,一般会配上羊肉豆腐臊子或者西红柿炸酱来吃,口感软糯Q弹,非常的美味!也可以放凉后,切成小段炒了吃,炒到表皮有点焦黄,吃起来也很不错。
‘’磨擦擦‘’的做法也比较繁杂,要用到我们那里自己制作的特殊工具。土豆削皮后,在那种扎了很多小眼的铁皮工具上摩擦成末,把擦好的带水的生土豆泥末,用纱布把土豆水挤掉,把滤过水的生土豆末里和上白面和莜面,再把土豆水里沉淀的淀粉弄出来和进去。把这种和好的土豆泥团用手拍成一个个像手掌那么大的片状,上锅蒸出来,蒸熟后切成薄片,吃法和疙楸楸有点类似,浇上做好的西红柿炸酱或者炒着吃!
这两种‘工艺’比较复杂的土豆的吃法,是我们这些离家在外的人最想念的家乡美味。现在老家的人大部分都出来工作,在家里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买什么都很方便,人们也不再像过去一样一年四季吃土豆了。但是不管吃多少外面的美食也抵挡不了对家乡美味的思念,也担心以后的家乡人对这种传统美食会越来越淡薄,所以写来留作纪念,也许以后我会学会做,做给自己的小孩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