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度写作营第42篇1149字,累计63377字)
一些年轻人,经常会面临来自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现实性问题,如:
经常贬低自己,如何消除一个人对自己的负罪感?
父母不让做的事我就越要做,觉得自己很叛逆,怎么办?
没人可以理解我,不在乎我,有没有我不重要?
孤独感,情绪淡漠,幻想,焦虑问题,对自己嫌弃?
大三女,手机上瘾,不好好学习怎么办?
我倾听别人,却没有人倾听我,其实好孤独?
父母给的压力太大了,想死,但又怕,怎么办?
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感到迷茫压力大,我该怎么面对?
我是一个打小就自卑的女孩,很容易否定自己怎么办?
没那么拼了,人也变得懒散了,我的心理健康吗?
26岁的我,不结婚,是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是我懦弱?
……
其实在我看来,当一个人迷失了生活的目标与方向,丧失了不动摇的生活信念的时候,他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的糟糕。
如果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个人,那么我想这个人的健康、幸福就会受到影响。
一个人为什么会活成这样,这是一个很难用一句两句话说清楚的事情,也不能用一段故事能说清楚的事情,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缺乏生活的信念。
但是当一个人拥有了不动摇的生活信念无疑:
就能够热诚欢迎并积极适应生活中的变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把困难与挫折当做生活赋予自己的考验而坦然接受;
就能够积极开拓创新,把不断创新视为生活的必然要求,既不满足现状也不蛮干胡来;
就能够对生活、对事业充满憧憬,充满热爱,胸有大志而不想入非非,富于幻想而不忘实干;
就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成绩不自高自大,有缺点不自卑自贱;
就能够对长辈和晚辈,对同事和家人充满爱心,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有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
就能够在动荡起伏的生活沉浮中,去面对高兴、苦闷、幸运、失意等生活的境遇,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安谧坦然;
培养自己不动摇的生活信念吧,这是一个人心理和谐的表现,也是一种健全的人格特征,更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人所具有的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就反应出一个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表现与自己的期望之间协调一致的状况。
如何培养一个人的生活信念,一个是从小培养,培养孩子各种各样的良好的习惯。
另一个就是自我成长,也同样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些良好的习惯包括:
做人的习惯:要诚信、有礼貌、有爱心、乐观、自信、谦虚、坚强、宽容、有责任心、还要学会理财
做事的习惯:要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主选择、耐挫折、要学会时间管理、做事有计划、爱劳动
学习的习惯:要勤奋、耐心、专注、善于思考、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学习要提前预习、做好课后复习、认真阅读、知道如何质疑、善于自我激励。
交往的习惯:首先要学会倾听他人、并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与人分享、感恩他人、生活中要多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了不动摇的生活信念之后,你才有了改变自己认知的动力,也就有了改善和改变自己境况的信心和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