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短美文⊕励志感悟励志▪哲理▪人生
那个从小自卑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那个从小自卑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作者: 林失意流浪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2-23 09:54 被阅读0次

    诗意说,

    你自卑过吗?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从小到大的历程,几乎是在自卑情结中走过来的。

    上学时会因为成绩差而自卑,工作会因为自己微乎其微的存在而自卑,出来看世界会因为来自小地方而自卑,甚至连写文章也会因为写不出彩而自卑。

    总之,自卑这种情绪,一旦成为了习惯,想要戒除,几乎是要花一生去做的功课。

    而这个戒除自卑情结的过程,往往被视为“超越自我”。

    文/诗意

    图/网络

    1

    上周说要努力做个周更博主,所以这一整周内,我都在想,周末写个什么选题呢?

    感觉被情绪绑架了,认为如果自己没有周更文章,这是一件错误的事情。仔细想来,这也不过是我常年来自卑情结的一个体现。

    恰巧这一周,我在作家李尚龙读书会听了一本书的分享,这本书是奥地利著名精神学家阿德勒的著作《自卑与超越》。解读过这本书的大咖很多,除了龙哥之外,樊登老师也有一个很理性详实的解读。(我把链接放在文末ref)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人生对你有什么意义?)而中文却翻做《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定的自卑,并且想要超越这种自卑。正如书中所写道:“自卑感就像是一个在背后提供推动力的发动机,优越感就像是一个在前面牵引着你的火车头。”

    这在我看来,可以解释为“生活就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好,所以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今天并不打算重新解读这本书,只想谈谈我所理解的自卑与超越。

    2

    我一直都是一个很自卑的人,这种情绪有很大一部分确实源自我的原生家庭以及童年经历。

    作为家中“独女”,可以说,我是那个被“过度保护的对象”。

    我的家庭不富裕,父母都是普通工薪族,于是“求稳”成了家长眼中的重中之重。

    说来也矛盾,小时候他们一边盼着我能取得一番成绩,一边又压制着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在我16、7岁的时候就对我说:你什么都不要想,你未来的路我们已经帮你铺好了。

    这条路也就是:上学,考公,结婚,生子。完结撒花!

    而在当时连世界都没看过的我,听到这句话时,内心有种崩坍式的绝望,这种绝望又加深了我内心的自卑情结,从而这种自卑演变为我反抗的动力。

    比如,小时候数学很差,家长就仿佛跟我强调我数学差,应该多学数学;我的抵抗是我偏不,而是努力学习英文,如果英文成绩考了第一名,那我自己似乎可以坦然接受数学差这件事情。

    再比如,我想到省外上大学、到国外读研,这在最开始的时候,都被父母一票否决,认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我越是被否认,越是自卑,反而就越发努力去尝试把别人告诉我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后来我都做到了。

    但我却发现,哪怕我完成了当年令我自卑的“不可能的事”之后,我的自卑感并没有消失。每走完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我开始的不过又是一段新的自卑之旅。

    “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似乎永远都在往前一步的地方,却又永远都到达不了。

    心里永远有一个声音,时刻提醒着我:你不能停下,你还得向前。

    3

    这种自卑感的自我鞭策是痛苦的,但也是痛并快乐着的。

    痛在于,我总是喜欢看似得不到的事物;快乐在于,万一我得到了那种超乎意料的喜悦。

    这种自卑情结不但影响着我个人发展的方向,甚至还影响着我的恋爱观。

    我有个毛病,就是往往容易迷恋上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别人的少女怀春或许是:哇塞!他穿白衬衫好帅!他打篮球好酷!他对我好体贴!等等。而我的少女怀春是:哇塞!他数学满分!他演讲冠军!他好有才华!

    别人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心里想的或许是如何施展魅力把对方撩到手;而我往往不会跟对方说一句话,却暗自里偷偷模仿对方的行为,读对方读的书,甚至可以学会对方说的一门我完全不会的外语。哪怕人生没有一点交集。

    可以说,自卑情结让早期的我对恋爱这件小事有很大的误解,但却意外地在每每迷恋一个优秀的人之后,总是莫名其妙地探索了新的人生视野。

    所以后来反而意识到,自卑对我其实并不算一件坏事,自卑这个词应该算是个中性的词。

    4

    离开原生家庭出来上学和工作的这些年是自我成长飞速、认知迭代的阶段,并且发现我的经历并非唯一,而是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情结。

    或许这也是当我听阿德勒《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时,内心产生认同和共鸣的原因。

    对于自己不可改变的早年经历,弗洛伊德和阿德勒有着完全相反的解读。

    弗洛伊德认为:人要改变自己的经历很难,往往小时候就注定了。

    而阿德勒却认为人可以通过创造性解读自己的过往经历,来改变自己的思想,再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我的一位朋友高考失利,只上了一个三本院校,毕业后做在小地方做着薪资超低的财务工作,她曾经无比自卑,羡慕着那些进了体制、工资是她三倍的“体面的”同学们,而她把这种自卑感转化成了事业的推动力,走上创业的道路。

    如今五年过去了,她的月入是她曾经羡慕的那些同学的十倍以上,世俗意义的成功,如今她都尽收囊中;而她工作上却没有一丝松懈,依旧保持着拼命十三娘的干劲儿。

    原来,自卑真的能让人超越自己。

    这篇纯属我个人对自卑与超越的理解,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把阿德勒的原版书籍找来细读,或者直接听大咖解读。文末我放了樊登和李尚龙的版本。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一直有自卑的情结,我想说,别担心,这不是一件坏事。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看待那些造成你自卑的经历,并且学着去接纳不可逆转的事实,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式,用当下的行动去超越那个你认为“不够好的自己”。

    成长这条路不可能毫无波澜,但愿你我波澜不惊。

    END

    Ref:

    https://appqqkd4m7v8483.h5.xiaoeknow.com/v1/course/audio/a_5e46ce66bef31_xYVNGo8U?type=2&pro_id=p_5e3a3d0e0ad34_0Omd19VK

    https://card.dushu.io/sharePage/index.html?id=xtnzz7xwnnc4mnsi&py=1&secondSource=7&code=071rXeoS1Wjdw2159BrS1NtloS1rXeoJ&state=1582408693197#/

    (首发于公粽号:巴黎白日梦女,Paris_Shiyi,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个从小自卑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bd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