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生物,为了区分它们,生物学家把所有生物划分成不同的“物种”——会彼此交配,能够产出下一代。从同一个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会属于同一个“属”。而许多属还能再归类为同一科,例如猫科(狮子、猎豹、家猫)、犬科(狼、狐狸、豺)、象科(大象、长毛象、乳齿象)。
1.jpeg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远古祖先”智人“从来都不是一个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存在,而是也属于某个科之下。我们所属的人科不仅成员众多,而且还特别吵闹,那就是一堆巨猿。
# 人类的诞生
最早的人类诞生于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而在2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离开家园,踏上更广袤的土地。
而在新的土地上,想活命显然需要不同的特征,因此人类也开始朝着不同方向进化。
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称为“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与”智人“相比更为魁梧,肌肉也更发达,非常适应西方的欧亚大陆在冰河时期的寒冷气候。
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则住着“梭罗人”,他们更能适应热带的生活环境。
几十万年前的地球上至少就有6种不同的“人”。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过去多种人种共存是常态,现在地球上只有“一种人”才是不正常。
# “大脑”越大越好吗?
那为什么在整个动物界,只有智人演化出了如此庞大的思考器官(大脑)呢?
大脑对动物来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除了带来智力上的提升,也会带来更多的能量消耗。
对智人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约2%~3%,但在身体休息而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相比之下,其他猿类的大脑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大约只占8%。
所以啊,较大的大脑也需要付出代价,首先是能量的消耗,导致智人得花更多时间寻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萎缩,就好比政府把国防预算转拨给了教育,人类也把手臂二头肌所需的能量拨给了大脑里的神经元。
除了庞大的大脑,人类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两条腿直立行走。
# “解放”双手
既然手不需负责移动身体,就能发挥其他用途,像是丢石块或是做信号。手能做的事情越多,可以说人就变得越厉害;
于是人的演化也就越来越着重神经发展,也不断地对手掌和手指的肌肉做修正。
人类的手也开始能够处理非常精细的任务,特别是能够生产、使用复杂的工具。
当然,为了能望远、能有灵活的双手,现在人类只得面对背痛、颈脖僵硬的苦恼代价。
这种变化对妇女来说负担更大。直立的步行方式需要让臀部变窄,于是产道宽度受限,而且别忘了婴儿的头还越来越大。于是,分娩死亡成了女性的一大风险。而如果早点儿生产,婴儿的大脑和头部都还比较小,也比较柔软,这位母亲就更有机会渡过难关,未来也可能再生下更多孩子。
所以是自然选择就让生产开始提前。与其他动物相较,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许多重要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看看小马,出生没多久就能开始小跑步。
但这种进化恰好促进了人类拥有突出的社交技巧,因为想养孩子,就需要其他家族成员和邻居持续提供协助。要养活一个小孩,得靠全部落共同的努力。于是,演化也就偏好能够形成强大社会关系的种族。此外因为发育不完整,也使婴儿更能够被用教育和社会化的方式加以改变。
# 站上食物链顶端
人类究竟是如何站上食物链顶端的呢?
答案是学会使用火。火带来的最大好处在于开始能够烹饪,让人类能吃的食物种类更多,减少所需的进食时间,还能缩小牙齿、减少肠的长度。
学会使用了火,就等于控制了一个既听话又有无穷力量的武器,这可比那些只能靠自身力量的动物要强多了。
# 人类的“融合”
在智人踏上新土地之前,那片土地原来的人种都到哪里去了呢?
对此我们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
第一种是“混种繁衍理论”,讲的是不同人种一见钟情、两情相悦、互相交融。但如果真是如此,今天的欧亚人就不该是纯种智人,而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儿。
至于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称为“替代理论”,讲的是双方水火不容,互有反感,甚至会发生种族灭杀。但如果真是如此,现今所有的人类只要追本溯源,都该能够一路追到7万年前的东非,都是“纯种”的智人。
在一项为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定序的研究结果在2010年底发表,就现代中东和欧洲的人类而言,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虽然这百分比并不高,但意义却很重大。这个结果证明了混种繁衍理论至少有部分正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