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一九三三年冬》

作者: 黄思明 | 来源:发表于2021-08-23 07:49 被阅读0次
20C30年代的上海滩 上海华生园的糖果贼好吃(≧ω≦)/ 金国船票呀
      《小说‖一九三三年冬》

前言:

一千年来,中国人的情感受尽了缠足之害,以致发育为如今的这种畸形;解放与再生这许多任是较为高级的或是较为低级的情感,再创造一座千门万户的艺术之宫,使得人类的每种内在的情感都中国人许久以来对于文学(诗是例外)是轻视的。

因之,只有少数的几种情感能在文学中寻得发抒的途径,而这少数之中还有大半是较为低级的情感;这是受了宋代儒家一尊的恶影响,正如欧洲中古时代的文学之所以不盛,是受了当代的罗马教堂的教旨一尊的恶影响那样。

战国文学与唐代文学,与希腊文学一样,是不自觉的兴盛起来的;那是文学的青年时代。

中国的文学与欧洲的都已经度过了那给青年时代作结束的烦闷期;如今,欧洲文学的壮年时代,由文艺复兴一直到现代,已经是结成壮硕的果了,中国文学的壮年时代则尚在一个花瓣已落,果实仍未长大的期间。

要一切的情感都在文学内能寻得优美的发抒的道路,新文学的努力方能成为有意义的,伟大的。

一千年来,中国人的情感受尽了缠足之害,以致发育为如今的这种畸形;解放与再生这许多任是较为高级的或是较为低级的情感,再创造一座千门万户的艺术之宫,使得人类的每种内在的情感都愿意脱离了蛰眠的洞穴,来安居于宫殿之上,嬉游于园囿之间,歌唱于庭际房中,拨刺于池上湖内:这种伟大、光荣、而同时是艰难的建设,是要诵读文学的与创作文学的中国人来共勉于事的。

            ——金国·朱湘《文学闲谈》

心语漂亮手书*\(^o^)/*

正文:

1931年秋,中华金国丢掉了东三省。一年后,关东军蠢蠢欲动,华北平津,相继告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3年2月,关东军要求中华军队退出热河省,张司令的东北军束手无策,3月热河省全丢!

值此国破家亡之际,可想而知,我们的热血青年朱湘听到这个消息,那是多么的悲痛。

早在两年前,东三省往内地逃难的人,不计其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祖国已经丢了三分之一国土啊!此时的边疆,也被英吉利人搞了分裂。

5月末,关东军直逼平津,在天津城外,逼迫金国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津沽协定》。日国将冀东22个县划定为“非武装区”,实质就是划为日国的势力范围。

根据《辛丑条约》约定,日国在京津地区又驻扎着华北驻屯军。这就为日国吞并华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金国政府外事吃败仗,那就只能欺负自己小弟。这年的9月,金国纠集100万军队向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红衫军丧失了大部分土地,退至湘鄂赣大山里。

我们的朱湘获得的新闻,竟然都是这种消息,怎么能不心痛,怎能不对中国的未来做悲观思考呢?中国的未来在哪里?难道就靠他打自己人强的金国吗?

与此同时,我们的朱湘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于1930年,因为安徽大学把他所在的英文文学系改成英文系。

朱湘因为这个改变,很不适应,并和同事老师相处不怎么愉快。于是,他极度不满地对着校领导大发脾气,并递交了辞职申请。

递上去辞职申请后,他又开始后悔了,如今这种兵荒马乱日子,到哪里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呢?还不如就在此第好好教书。倘若拿不到稳定的收入,妻子拿不到自己的薪水,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就没有饭吃!

如此想了一夜,他想放下脸面,去求校领导留下他,也期望校领导主动挽留自己。可是第二天早上,并没有任何人通知他上课。很显然,他已经被剔除出教师队伍了;就好像当年,被华清大学踢出校门。

他收拾起自己为数不多的行李,一步三回头,好像当年离开华清大学一样。他当然在想这个问题,当年自己在华清大学,也是这么如丧家之犬,被人赶了出去。

今天,自己这算不算自讨苦吃,自作孽,不可活!但是,生活总要继续,妻子孩子还要抚养,不像留学那时,还有父母可以依赖。

此时此刻,朱湘想了很多。自己的这个决定是不是走错了?没有父母亲的帮助,自己能够走出困境吗?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安徽大学不要他了,他无路可走,必须离开。

他听人说,上海滩寸土寸金,全部都是有钱人的世界,那里很容易找到工作。于是,他带着妻儿,来到了东方芝加哥。

1932年末,他们在上海举步维艰。朱湘找不到工作,眼看着余钱都快花光了,妻子不断催促他,再没有钱入账,他们就要断粮了。

没有了大学薪水的朱湘,又放不下身段去做苦工挣钱,也就只好放任自己的妻子,给富太太当佣人,从而拿那极其可怜的几块铜板过日子。

不久,朱湘发现妻子又怀孕了,而且有好几个月身孕了。第二年的春天,朱湘的第三个孩子又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还没看清楚这个兵荒马乱的世界,就要独自面对饥饿,妈妈没有饭吃,就没有奶水给他喝。

喝了一个月奶粉混着奶水,小儿子被迫喝稀饭,边喝边拉,好不凄惨。倘若能选择,小婴儿也不愿意出生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家庭呀!

正当朱湘还在纠结,要不要去港口码头当搬运工时候,妻子还有儿子,已经被饿晕在家里。幸亏得邻居相救,接济了一餐饱饭给他们家。

找不到工作的朱湘,还是要驮着疲倦地身躯回到狭小的房间里,房租每次都是拖了又拖,房东已经辱骂了他们好多次。

朱湘看不到未来,他觉得金国没有未来,自己也没有未来,儿子也没有未来!

街头罢工此起彼伏,都在骂首长不抗击日国,骂金国政府无能下台,骂上海滩的洋鬼子狗腿子,骂日国人的走狗到处咬人,骂金国的汉奸不得好死。

工人们学生们,大声唱着《东三省抗日进行曲》《黄河团结大合唱》《工人联合歌》等。他们迈着有力地步伐,进行着声势浩大的游行。

但是,为了吃一餐饱饭,太多的人向外国人投降,仓廪空而丢荣辱,武人没了尺子,文人失了风骨。

但是,他朱湘不会低头,不会向洋鬼子低头,也不会向官僚资本家们低头。他看着十里繁华大道的黄埔街,一时百感交集,涌上心头。

19933年秋,找不工作的朱湘,偶尔接受邻居的救济,偶尔替别人搞搞翻译,可是翻译的活不好找,竞争也激烈。

好像全金国的留学生都跑到了上海,而且还有自学成才的人,多数是在租界内长大的。

一连几天没有吃饭的的妻子儿女,在家里以泪洗面,大孩子则在耳边一直喊着:“妈妈,我饿啊!妈妈,我饿啊!爸爸怎么还不回来?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妻子有气无力用右手抚摸着大儿子的头,左手抱着小儿子,次子也是饿得奄奄一息。她说道:“不会的,你爸马上会回来的。咱们再等等。”

朱湘回来时候,带来了今天他努力的成果,他顺便还买了一份《上海无私报》,看看国家局势,看看日国的最新动向,他看了几条后,隐隐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看完报纸,他准备去逗一下小儿子,他从妻子的手中把小儿子抱起来。突然,他感觉到一阵凉嗖嗖的刻骨寒冷,好像有什么东西,掳走了一个灵魂。

他用手探了探微笑熟睡的小儿子,没反应,摸至鼻端,毫无气息。他心头一阵冰凉,竟是吓呆了,他喃喃自语:“我可爱的儿子,来到这世界不过七个月,他还没看清楚世界的模样,就这么孤单走了。”

他的内心在流血,他不知道如何告诉每日疲倦做工的妻子。难道告诉她:“不好意思,我把我们的小儿子饿死了!”

活着就是一种煎熬,自己还没死,小儿子怎么能先自己而去,他一遍遍喊着小儿子的乳名“阿成,阿成!”。

妻子听到了丈夫惊恐的呼唤声,抬起头来,看到了令她绝望的一幕。丈夫把小儿子,放在了地上,跪了下来,向着死去的小生命道歉。

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哪里等得及他转变思想观念啊!他是天人交战,不肯低下头颅,不愿意做苦工,愿意做的人多了去了。

因为愿意做的都加入了工农党,那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的组织。

朱湘的幼子七个月饿死,次子不久也死于营养不良。1933年冬,朱湘开始行为诡异起来,每天神秘兮兮的,也不和妻子以及大儿子说话。

朱湘觉得金国政府没救了 ,自己也没救了,反正都是国破家亡,反正两个儿子也死了 ,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

那些上海滩的灯红酒绿们 ,日国的飞机马上就要炸过来了,他们还在那玩得不亦乐乎?迟早都要死,真是及时行乐管自己,人生如戏!

心生绝望的朱湘,决定和妻子儿子做做后的告别,他给自己买了一张票回南京,同时给妻子儿子买了华生园的糖果。他饿着肚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那晚,他看着妻子儿子开心地吃糖,他心如刀绞,想着妻儿再也见不到自己了。想着自己这一生不羁放纵,害了全家。

第二天,一大早他和往常一样,告别妻子和长子,兜里揣着船票,登上了船。别人都到船舱休息,他却跑到甲板上,望着那茫茫东海发呆。

他在和自己做最后的斗争,想不通就是想不通。于是,他就那么纵身一跳,离开了多灾多难的中华大地。

船家看着有人跳海身亡,于是赶紧报备警署,很快,警署派来了探员和警员,当然是过来查案的。

尸体很快被打捞上来,有人迅速认出来此人是华清大学的高材生朱湘。“这不安徽大学的老师吗?他是我们的朱教授嘛?”有人惊呼叫。

他们就赶紧去通知家属 ,妻子带着儿子看到丈夫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不能自已。妻子当场崩溃了 ,两个孩子饿死她没有崩溃,如今丈夫去世,焉能不觉得天塌了?

可怜的妻儿,悲痛欲绝,却也只好面对这惨淡的人生。妻子将大孩子送人后,遁入空门出家为尼。

我们观朱湘的书,字里行间全是文人书生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现在这样一个全国都不好过的年份里,大家哪里又有时间关注他朱湘哦!

东北人可以死,华北人可以死,他朱湘也可以死,不要以为自己是华清学生,就特殊了。现实社会不吃这一套,他适应不了变化,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这样的年岁,正好拿他29岁年轻的生命祭奠,祭奠这丢失的大片江山。朱湘是死了,他的家也散了,可留下来活的灵魂却永不褪色。

譬如这本洋洋洒洒约五万字的《文学闲谈》。就值得每一位后来人读一读,想一想!

——……——

黄思明顿首

写并修改于此时此刻

2021.08.15星期日

辛丑年七月初九辰时许

立秋二候第5天

立秋三候曰: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所谓凉风至,意思是说立秋过后,人们会感觉到刮的风,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此时的风让人有凉爽感,微风扑面凉意至。

二候白露降,意思讲早晨,人们会看到外边有白雾气产生,也就是清晨的露珠,露水清凉秋意至,立秋已过半。

三候寒蝉鸣,是说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此时应寒意有所发声,也都开始欢鸣起来。

再次修订于辛丑年七月十六日卯辰时许

(今日处暑)

处暑三候曰: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这个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熟曰登。

相关文章

  • 《小说‖难冬》

    到头来,人们才发觉,即使处在最不幸的时刻,谁也不可能真正想到别人。如果真正在想谁,就得一分一秒随时想到他,而且不会...

  • 阚冬小说 | 旅程

    主人:哎!你送过多少人过沙漠? 骆驼:不知道啊,主人! 主人:寂寞。讲讲你曾经的主人! 骆驼:总讲,都背下来了,呵...

  • 小说‖花落冬阳

    落叶芳菲,初秋瑟瑟,雨淅淅沥沥得下,空气有些潮湿。 这个季节是一年下来最难过的季节,既潮湿又阴凉,夏繁星一天没有离...

  • 《世界的凛冬》读后感

    《世界的凛冬》三部曲,我看过的少数几部长编小说,花了我将近10天的时间看完。 《世界的凛冬》以小说的形式和美国,英...

  • 冬子(二)小说连载

    原创小说 /尹江南 第二章:英子 转眼就到了一九九七年的春节,除夕之夜,四处都是鞭炮的声响,除夕时大家一般...

  • 冬子(一)小说连载

    原创小说/尹江南 第一章 :搭客仔 那是一九九六年的冬天,那一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早,听电视里说那一年后就发生了亚...

  • 短篇小说《冬水》

    小河结着薄冰,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静止不动了,上面还隐隐约约冒着寒气。四周阒寂无人,我在石墩上坐着,非但感觉不到冷,...

  • 小说《冬晨霁晴》

    “嗡……嗡……”手机不停的震动着,安辰杰迷迷糊糊的从被窝里伸出手臂,像桌子上摸去。 “喂!安晨杰,该起床了!...

  • 《小说‖一九三三年冬》

    《小说‖一九三三年冬》 前言: 一千年来,中国人的情感受尽了缠足之害,以致发育为如今的这种畸形;解放与再生...

  • 小小说|冬逝

    每年冬天,天寒地冻时,总有许多年老体衰的老人寂然离世。 也许是因为恶劣的天气,也许是因为万物凋零对人造成的心理暗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一九三三年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uk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