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疫情貌似和人类打起了持久战,三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非但没有消停的意思,还常常给人按倒葫芦起了瓢的感觉。真的是疫来如山倒,疫去如抽丝。
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国家的双减政策于2021年7月份正式出台。双减的目的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疫情+双减下的家长们脑海里就形成了这样的循环模式:疫情+双减=网课=焦虑+冲突=抓瞎
网上还有这样的一个段子调侃道:上千万买的学区房,孩子上了三年网课。算函授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63131/579a777b010dc1ff.jpg)
那作为家长,该如何减少焦虑?
如何减少和娃之间的冲突?
如何制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如何打造母慈子孝的亲子关系?
这些是摆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难题。
今天,我分享一下前几天看到的一个以疫情双减影响下的教育为主题的视频课笔记,希望能帮到有缘人。
这是由奴隶社会主办的一场直播课
,主持人桐菲&初中老师;
三位嘉宾分别是:
1.三个孩子的爸爸&一土教育负责人华章;2.两个孩子的妈妈&读书栏目讲书人刘旭静,
3.初一孩子妈妈&大学老师珍珠。
这既是家长和老师的对话,也是教育工作者兼家长的内心独白。
生活在山东的珍珠,面对一个多月来的网课,看到并分析了三个问题。
1.网课初期,学校2小时一节课的不合理设计。好在很快有了调整。
2.一节45分钟的课,老师单方面讲授,缺乏和孩子的互动。但她理解老师,突然从原来的面对面交流,提问,变成了对着摄像头的主播,还不适应怎么沟通提问;还有的老师年轻,教龄短,第一次碰到网课,无所适从,需要适应的过程。
3.网课,孩子的专注力不集中,家长无名焦虑。
养孩子,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问题需要解决,升学压力,在中考中突然显现,5.5分成的录取率可怎么办?
提出思考:主动性,内驱力,成绩和兴趣哪个更重要?
这就好比,让猴子,大象乌龟鱼比赛爬树,单一的竞争机制,产生了教育内卷。
好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成人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家长成长了,给孩子好的家庭教育场域,有利于孩子保持主动性内驱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培养看书习惯:身边各个角落都有喜欢看的书,家里有爱看书的父母,不愁孩子不爱看书。
用十月怀胎的耐心陪伴孩子学习成长,教育急不得,不能向时间要效率,要慢慢来。就像种庄稼,再好的种植高手,也需要等待时间给出结果。
要觉察学习孩子状态,调整期望,不要一味死磕。
不为难孩子,不放过问题。
最初阶段有效陪伴是孩子养成习惯的关键,写作,时间管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再放手不迟。
学习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长的事,成绩固然重要,但如果为此付出代价是学习热情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得不偿失。
要看到,教育系统不断优化的过程,总有少数人适应,越过一道道障碍成为佼佼者,造成教育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做父母的前提是做自己,成绩差,规划下一步,强大的人就是强大的父母。耐心很重要,自己功力强大,没什么能激怒你,扰乱你。
很多人在抱怨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有耐心的抱怨,却从没有想过改变,因为抱怨容易,改变太难。想想让人感到很恐惧。
家长焦虑的根源是什么?
大多数家长想帮把自己浪费的时间,在孩子身上找补回来。从而对孩子期待很高,造成内卷焦虑。
总结后会发现如下规律:
1.家长现阶段对自己满意度不高,心情不好,看到孩子没做到会怪罪孩子。
2.现实阶段不一样,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情绪不一样,要养成同理心。
3.提问自己,主动性和成绩好选哪个?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
答案肯定是:对学习保持兴趣更重要,看低成绩。
首先让孩子爱学习,才能达成成绩提高的目标,这就要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再提高成绩。
退一万步讲,即便孩子将来考上好大学,没有学习热情太可怕。现在的孩子考上大学后以为十年寒窗苦读终于结束,可以混个大学文凭,一劳永逸躺在功劳簿上享受,殊不知,出了象牙塔步入社会,学习才刚刚开始。
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很重要,是今后人际关系和工作能力的基础。教育是亘古弥新的话题,教育压力代代传承。
只有家长能为孩子负责,让他有梦想,使命,活出生命精彩活力。
这个阶段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小为初,初为高,大,研究生,博士。
自己成长过程不是线性的,害怕选择结果而选或舍。
你想让孩子成为拉磨的驴还是自主学习的人?
速度斜率改变结果。方式,逻辑。学习能改变大脑结构。
出生后孩子是一部裸机,选装系统,条条大路通罗马,过程的好坏不代表结果,最不济可以选择恢复出厂设置,改道,结果大不一样。
中考五五分成,家长学习提高,比抱怨强,家长的焦虑和变本加厉的焦虑给孩子带来副作用。大多数家长自己不成长不学习不改变,孩子可能就是被分流的一半。学习的家长会成为五五分成的成功者。
就好比坐公交车,你会发现,常常是中间空,入口出口挤。学习也一样,眼光放远,格局大,总会找到出路。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好,孩子有高自尊,内在就有成就感,驱动力就来自于此。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与其关注孩子的学习效率,习惯方法,不如关注亲子关系,关系好,孩子开心,喜欢学,孩子会找到入口。
大家不妨试试这样的碎碎念为自己减压:
1我和孩子都不完美,但我们相处愉快。
2.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如果感觉是自卑的话,怎么调整?
3. 学习方法和能力很重要,但前提是你们亲子关系要好,之后再探索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这三个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