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读丨新课标和减负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和布置的一般策略

一读丨新课标和减负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和布置的一般策略

作者: 难得清明 | 来源:发表于2023-03-06 08:24 被阅读0次

    原创 李竹平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3-03-07 06:00 发表于北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真正做到“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上让学生亲历听说读写的实践,既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又要做到实践练习目标明确,指向具体的学业要求,还要最大限度做到照顾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进一步厘清教与学的关系,把学生的“学”凸显出来,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和策略,给足学生学的空间和时间,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笔者教学高年级语文,努力做到大多数学生能“不带书包回家”,就是在课堂教学质量上下足功夫。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再来研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具体做法,才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行动。其次,教师要“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这强调的是作业设计 的质量,目标导向,针对性强,迁移价值突出。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针对那些耗时长又没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作业,并不是指完全放弃布置家庭作业。学校是进行学科学习的主要场所,但不是说学科学习只能发生在学校,因为学科学习不仅指向“学业”,同时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与学生生活进行多维度的联结,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更加丰富的学习价值。语文学科学习是母语学习。因为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的无时无刻都在接触、运用,所以才有“生活处处是语文”的说法。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多维度联结,是最自然的事情了。这就给语文作业的布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和创造性。那么,就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做到在保证学生学业达到“质量要求”和“成功标准”的同时,又真正落实作业减负,让学生收获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语文学习体验呢?我想,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通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变“布置作业”为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最容易让学生体验到“价值”和“意义”。只要教师眼里有儿童,心中有“儿童全生活”,就不会孤立地教教材,而是让语文的每一项学习活动都拥有真切的“境遇”。“儿童既处于特设的境遇里,一切需要,都从内心发出。教师从这个当儿,从旁引导,或竟授与。这个在儿童何等地满足,安慰,当然倾心领受,愿意学习。”(叶圣陶《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在适切的学习境遇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浓厚的,学习的内驱力被激发,他们就会主动学习,教师就不需要通过作业的强制性布置来确保学业要求的落实了。

    《场景歌》识字,课堂学习联结画面,联结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读起来,画出来,模仿创作起来,课下“玩”起来……这样的学习境遇,会让学生觉得有情有趣,量词的积累和运用,就不需要布置作业了,学生会在情境迁移中主动学习。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生动准确的表达和连续细致的观察。作为学科任务来布置学写观察日记,有些学生可能就没有兴趣,用应付的心态完成作业。这样的被动作业,对学业要求的落实几乎没有帮助。如果是在单元开启前,师生一起种下种子,一起观察记录,或者每个学生在家种下种子,观察记录“自己”的劳动成果,然后与单元学习建立联系,主动学习就成为自然而然的需要了。

    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堂学习内容和任务,问问学生:“联系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课下想要做些什么?”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任务,从心理到行动,都不会成为负担,而且常常会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教师当然不用布置作业了。

    二、吃透语文学科学业要求,在提升作业质量上下足功夫

    作业成为负担,往往是因为作业有量无质,比如大量的机械抄写,总是在学生消极体验中与丰富语言积累的初衷背道而驰。语文教师要深研学业要求,吃透学期、单元和课文学习的成功标准,布置的作业围绕学业要求和成功标准用心设计,作业质量提高了,学生就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积极的学习体验。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几篇课文都是作者熟悉的动物有趣的故事。最基本的学业要求是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领会作家作品中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感受动物的有趣,体会文学语言的表现力,并能尝试学习运用故事写作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课堂学习,在课文品味的同时,提供更多类似的作家作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观察动物的兴趣。作业设计紧扣学业要求,布置学生先用照片或录像记录家中小动物的几个故事,再从自己喜欢的单元阅读文章中选择一两篇,模仿其写法写一写照片或视频记录的动物故事。这样的作业,不要求一天完成,可以是两三天,甚至可以是用一周时间来完成。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借物抒情”编排了几篇经典散文(郭沫若的《白鹭》、许地山的《落花生》、琦君的《桂花雨》、冯骥才的《珍珠鸟》),探究理解这类散文中“物”的情感价值,学习作者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是主要的学业要求。课堂学习之前,预习作业可以布置学生探究四篇课文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事物,发现写作意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学习过程中,《白鹭》《桂花雨》可以布置学生联系教师提供或自己搜集的有关古诗词句,探究作者选择这些事物表达情感的“文化传承”的秘密。

    高质量的作业,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拓展性,能够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积极调动思维,充分动脑动手,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看得见,落得实。笔者团队老师为了促进学生内化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主动探究汉字文化,在学习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时,设计了这样的学习单——

    提升作业质量,还包括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布置不同的作业。分层布置作业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行动中,甚至要努力做到“分人”布置作业。

    三、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

    如果学科作业让学生体验的就是创造有意思的成长生活,作业肯定就不会成为带来消极体验的负担。为了学习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按步骤给小动物“画像”,再布置学生在课下将画像与描写相结合,描绘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就是一种作业形式的创新。

    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并不需要苦心孤诣地玩出花样来,让语文作业与学生的成长生活融为一体,就是创新的坚实基础。

    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多彩又各不相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把写家中小动物的故事变成有趣的系列故事,或者天马行空地写校园生活连载故事,都是三四年级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那就利用某个单元学习或教室生活的契机,给学生多样题材的选择,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长篇连载”,一周两三章,既有趣,又提升了表达能力。到了高年级,写班级生活故事,每周一个故事,周几写,自己说了算,通过分享、发表班级故事来分享表达的快乐、成长的体验。这种作业在笔者的班级成为了学习生活的惯例,学生写着写着就不觉得是作业了,乐在其中的同时,语文能力不知不觉得到了提升。

    主题性读书探究,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的学习实践。比如六年级学习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时间上大概离中秋很近了。我们曾经有一周时间,通过一组文章的阅读开启了“月亮,你好”主题探究学习,作业都是围绕这一主题的。这是是以母语学习为核心的融合性、研究性课程活动,内容包括“月亮,我所知道的和我所经历”、“不同视角(科学、文化、日常生活)的月亮”“我和月亮的故事”等板块,既有小组合作,也有个人任务,既有探究报告的撰写,又有故事的分享。五年级共读《三国演义》,在绘制人物生平轨迹和梳理人物关键事件的基础上,撰写人物评论,作业的挑战性对很多学生都具有吸引力。

    从三年级开始,期末庆典都会有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故事(如《夏洛的网》《绿野仙踪》《射雕英雄传》《神龙寻宝队》《小王子》等)自编自导的班级戏剧展示。接近期末的近一个月时间,这就成了语文作业。

    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做法还有很多,实践中要重视过程的跟踪管理和即时的评价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支架。只要教师心中同时有学生和学科学习目标,为学生学得更有情趣,更有积极性,更有挑战性和成就感而设计和布置作业,就一定会有很多创意“冒”出来。

    “双减”和“新课标”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考量的是专业能力和行动智慧。教师自己勤于学习,多进行反思性实践和实践性反思,受益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自己。

    2023-03-0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读丨新课标和减负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和布置的一般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fm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