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我应该买过张老师的书,并且看过,不过什么内容都忘了,但是他的姓名我是一直记得的。2018年9月25日看到一篇《为什么“中国式养孩子”越来越贵?》,标题下写着“关注张文质”。因为我对家庭教育非常感兴趣,对张老师姓名又熟悉,于是就关注了“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10月1日看到了张老师的《教育写作的自我授权》文章后有“第二期教育写作研修班直播课程”,我就毫不犹豫地识别了二维码,购买了该课程。10月4日下午开始上张老师的第一讲《写作作为通用能力》。虽然是直播课程,但画面和声音和在现场没有什么区别,学习的效果非常好。我一边用手机观看,一边把张老师的好句子打进电脑。
培训后,我的改变(一)第二天一大早开始等着直播,上了张老师的第二讲《我是怎样不断“回看”自己生命经历的》;下午想不到不是张老师讲,而是孙明霞老师,以前未曾听过,但她的《写作让我走向了一条生命自觉与专业精进的道路》,很让我敬佩。我这样学习既不是学校的要求,也不是完成上级部门或领导布置的任务,纯粹是为了提升自我而学习。一天半的认真学习给就读初三的女儿树立了榜样,妻子也说我对写作要痴迷了。5、6日已经开始工作,没时间看直播,但是每个视频都认真回看。特别是《每带一个班,就写出一本书,我是如何做到的》让我领略到了钟杰老师的风采。
培训后,我的改变(一)短短几天的培训,让我体会到了张老师、孙老师和钟老师因写作而绽放出来的无限魅力。我好像从他们身上我接收到了一种巨大的能量——类似武侠中的内功传到了我身上一样。这几天在我身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内心总是涌动着激情,并且迸发在我的写作上。
我的第一个改变是觉得生活真是写作的宝库。
这几年,我每天坚持写博客,一年也有10万多字数。但是有时也会因工作忙,来不及写,就在博客里先随便打几个字,占一个当天的时间位置。然后第二天或者以后有空的时间再补写。有时稍微过几天就想不起有什么事情。 其实这样做的本质还是懈怠,懒得写,或者觉得没内容可写。但是这一次学习之后,感觉自己的小宇宙都爆发了,从生活、工作、阅读当中,有着无穷的想法,只想把它写下来。就像孙明霞老师所说的“可以写课堂,写学生,写校园,写生活,写行走”。10月9日我就写了三篇,《讯飞语记》《财务报销》《值日汇报》;9月10日写了三篇,《电工与教师》《与班主任郑老师的对话》《申请贷款想到的科技力量》;10月11日写了三篇《忙碌札记》《关于作业布置和批改管理的讨论》《两位特殊的英语老师》;10月12日写了两篇《床垫的软与硬》《<教育的勇气>摘记随感》。10月13日写了两篇《女儿体育考满分》《<张文志说1:教师的“微革命”>摘记随感》。这些文字虽然不一定成文,但是在字数和篇目上对我就是一个极大的提升,而且这种进步自我感觉是全方位的。正因为这样想着写,思考更深入了,对备课,对学生,对管理,对生活更加敏感了。越敏感,越觉得生活就是写作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培训后,我的改变(一)我的第二个变化是写作工具的升级。
原来写作基本上是用电脑打字,比手写要方便。上一个月买了个折叠键盘,在出差或者会议的时候,直接用手机和折叠键盘记录,更加便捷了。这次上课后听了钟杰老师的建议,我特意在手机上安装了讯飞语记app,并且购买了89元的一年vip。这几天使用过来,效果非常好。有什么感触,只要身边没人,就可以拿着手机录音。然后在手机里编辑,如果文章长还可以和电脑同步编辑。有时候“灵感”就是在刹那间,用手写,用电脑打字都比不上用嘴巴讲方便。这个工具让我的思想“裸奔”得更快了。(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