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 小雪
走在人世间,没有人不需挣扎,没有人内心没有冲突,差别只是在哪个阶段挣扎,在哪个需求层次上冲突。
第二遍读曾奇峰的《你不知道的自己》,有一些新的发现,惊讶于之前读完,竟然对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没有多大改变,这次再读,心想之前或许只忙着感慨“原来可以这样、原来是这样的”,继而急着把书看完,看完了就以为自己已经了然于胸,然则差之千里。
曾奇峰的表哥初中毕业就下放到农村,后来回城之后就进了他父亲任教的学校做了厨师。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英语上。那个年代,英语教师比较紧缺,一次有一位英语老师生病了,不能上课,学校领导听说有个厨师英语水平不错,就把他从灶台上拖去了教室,表哥课上的很成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英语老师,后来成为了英语教研组组长,又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学英语教师,还受到英语教学泰斗的接见。他的学生中,有几位上了国内最好的大学的外语系。
这个故事触动我,是因曾奇峰后面提到的,表哥的“特质”——按顺序做事。他很早就知道,学一样过硬的本事是优先要考虑的事,所以他就学了,机会一到,他就能抓住。
曾奇峰又继续思考,他说,一个人内心的纷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他心中同时有很多愿望想要同时被满足,相互之间产生冲突,内心的宁静就被打破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设置一个顺序,让有些愿望先被满足,有些愿望推迟满足。轻重缓急一清楚,内心可能就恢复和谐了。
我能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混沌。有很多愿望,不甚清晰,然而它们都在,比如,赚钱的愿望、成就的动机、当然还有舒适安逸的本能需求、照顾好孩子的责任感,内心成长的需要等。它们交织在一起,搞得我很疲惫,没有办法静心呆在当下的事情上。
书中提到森田心理治疗法,这种疗法重视外表的改变,可以通过要求自己强制做一些事情,以使自己的外表和所处的环境显得干净、整洁,行为显得有条理。在内心慢慢的认同这样的外部形象后,混乱的内心也可能就变得安宁了。看到这里立即起身去收拾了一下卫生,外在的改变来的更容易、更可控,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昨日读书心中捕获的两个要点。给内心的愿望排排序,分分轻重缓急,延迟满足。外在也强制自己整洁、有序。或许,一切都能慢慢捋顺、内心的冲突能减少好多。
知之,行之。
网友评论